第249章 兼祧(第2/5 页)
作风中,很带着些北方小边民那种桀骜不羁的野阔之风,再拿欺君子以方的那套把戏根本不好使。
所以,朝中之人(包括皇帝夫妇)认为,杨子灿不是君子!
武夫,多点!
再说了,经过带兵作战、开府治政,他已如蛟龙出海一般在天下有了巨大声势名望,已然成了自家气候。
所以,对于这样的奇才,咋整呢?
广皇帝和萧皇后夫妇二人,对杨子灿适合的套路,可谓来来回回商议许久,颇费思量。
就连一帮侥幸活下来在京的老臣,如苏威、裴矩、来护儿、屈突通、阴世师、周法尚、郑善果、吐万绪等人,也被皇帝秘密叫去商议。
唉,实在是对其人其事操碎了心!
,!
本来更合适的是他们这些人,可一个个年纪真的都已经太大了,都不足以让皇帝夫妇安心撒手。
无论是皇太孙杨侑,还是长期留守两京之一的越王杨侗,都不超过十五岁。
朝臣如狼似虎,朝政如山似海。
压不住啊!
所以,萧瑀和杨子灿,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他们二人,都能通过个人能力,加上年龄优势,再加上本人具有的声望,去辅佐陪伴这两个太过年轻的帝国顺位继任者(唯二)的任何一个。
统领文武两道,陪伴小皇帝左右,走出困境,到达盛世之巅!
想法,很美好!
但是,这年轻的跳脱的卫王杨子灿,真让人放心吗?
四
让谁放心?
当然主要是广皇帝夫妇二人。
有啥法子吗?
升官,夸功,封王……
还不够,感觉总有点那么不踏实啊!
那就再上手段!
老办法,亲上加亲——结姻亲!
广皇帝终于说服自己的老婆萧皇后,同意把自己的老闺女——正阳公主杨吉儿,下嫁给杨子灿。
让他做了自己的亲女婿,总该踏实了吧!
这闺女和子布之间,不是早就青梅竹马、眉来眼去、郎有情妾有意么……?!
不结儿女怨,顺水推行舟。
完美!
五
当然,萧皇后是有点看不上这女婿的。
不是人不行,而是杨子灿那家世——不是五姓七望的豪门大族。
尽管算得上是当朝权贵,可在门第上还是差点儿!
一个皇家的嫡公主,却下嫁给一个边疆附庸国的部族王子,实在有点脸面上说不过啊!
传统印象中的粟末地,偏僻苦寒,小国寡民,牛嘶马叫,臭气熏天,狂野边塞,战乱频繁……
哦……没开化的东北那嘎达!
萧皇后是去过粟末地的,虽然颠覆刻板印象,但总非繁华之地。
杨家,已经送过去一个闺女了——前卫王杨爽的亲闺女王蔻(杨蔻)。
难道,这是还要再上赶子送过去一个?
(当然,绝不是真要在那嘎达生活,嫡公主在两京之地,自有御赐府邸)
但这玩意儿,世人看的是本质,不是形式。
那么一来,真就当是皇室的嫡亲闺女不值钱!
再说了,他杨子灿家的势力、财富,可大都在他们遥远的东北粟末地老家。
杨子灿若一直在朝中为官做宰,这可是一大软肋,因为根本就靠不上来自其家族的力量。
说白了,即使杨子灿如今封了一字卫王,但举眼看朝堂内外,实实在在算是一个无根无基的!
虽然说这样一来,才可以让他家紧靠皇家、抱紧皇腿、做一个孤忠之臣,对皇家来说实在真是好得不得了。
可是,作为女儿的母亲,萧皇后考虑更多的还是儿女家门之福。
毕竟为臣……谁能说花儿总能百日红?
所以,在对待杨吉儿和杨子灿之间共结连理这件事情上,萧皇后一直就没有吐口同意。
作为一个母亲,她也不能免俗,考虑的更多是女儿婚后日子和琐碎的好坏,没毛病!
直到后来,杨子灿一连有了好几个老婆,这事儿就更不成了。
六
不过,这些在萧皇后眼中所认为的巨大缺点,却在广皇帝和和他的那些死忠大臣一琢磨后,就变成了一个个无与伦比的优点。
理智,帝王之术!
杨子灿若为顾命之臣,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