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越能进到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衣服。
同样,对消费者信息了解越透彻的商家,越能定出合理的价格。同样一件衣服,对时间宝贵者,可以出较高的价,因为让他搜寻比较、讨价还价的成本比较高,这些人往往没积极性去管。同样一件衣服,面对不了解行情与质量者,也可以出较高的价格,这类人对于衣服价格“心中没底”,只要价格低于其预期价值,他就会买,而对经常逛街、价格“心中有底”的女生,商家则不能漫天要价了,否则,女生们会转到其他商店去购物。
除此之外,对于经常光顾的老顾客,商家会出相对较低的价格,对于少光顾的,则会出较高的价格。一般说来,只有经常光顾的顾客,才更有激励办VIP卡,就像打电话较多的,才会选择每次通话费用较低的套餐一样。但谁是老顾客,谁是一次性顾客,判断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商家通过办不办VIP卡,生日前后三天去不去买衣服这类代价较低的方式,识别顾客光顾次数的多少,再根据光顾次数多少采取价格歧视,便可以提高平均售价而获利。这与航空公司掌握大量乘客信息,采用价格歧视,提高平均售价获利,道理相同。
传统经济分析认为,商品价格是由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若与边际成本不相等,则一定存在效率损失。从上述商家衣服定价现象看,相同的衣服边际成本相等,要是按边际成本定价,则对不同消费者的出价应该相等,商家只能是既定价格接受者,现实中就不会存在VIP卡,生日前后三天价格再优惠这类安排了。很明显,事实推翻了边际成本定价分析。
正确的解释是竞争决定价格。卖家与卖家要竞争,买家与买家也要竞争,商品价格是由这两种竞争决定的。买方竞争越激烈,价格越高;卖方竞争越激烈,价格越低。
撇开生产领域,在消费领域买卖双方是不确定的,价格足够高,买方可以成为卖方,价格足够低,卖方也可以成为买方。谁是买方,谁是卖方,关键是由他们所拥有的商品信息多少决定的。拥有信息越多的一方,特别是拥有独到信息与技能的一方,竞争越不激烈,在竞争中越有利,往往能凭借信息优势获利。相对于一般消费者拥有信息优势的专家,比如珠宝专家、古董专家之类,一般能利用专业信息获利,方式可以通过买卖珠宝古董赚取差价,也可以提供专家服务取利。像众多农民工,由于没有独特的专业信息与技能,因此他们的竞争比较激烈,他们的劳动价格也往往比较低。
为什么生日有价(2)
一般而言,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是卖家,一般商家就是商品信息专家,他们是依靠信息优势取利者。除了商品质量信息外,同样地,判断买方需求更准确的卖方,比如上述采用VIP卡,消费者生日进行优惠的卖家,他们能用较低成本区分不同购衣频率的顾客,根据购衣频率定出相应价格,平均售价更高,获利也更多。
传统分析认为,商家租了门面,雇了工人,开了商铺,得付出固定的租金、工资、水电费用。这些成本与商品销售量无关,无论销售量多少都是固定不变的,商品的价格是由这些成本加上可变成本决定的。要是这样,谁人还有激励降低成本呢?要是这样,就是激励人们多花成本,铺张浪费,这明显与经济逻辑和事实不相符合。
正确的解释是倒过来的:竞争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由买方竞争与卖方竞争共同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就是卖家可开销的成本或者说是可以享受的收益。商品价格越高,商家收益越高;商品价格越低,卖家收益越低。商品价格超过可变成本之上的部分,就是用来弥补这些“固定成本”的,这些超过可变成本的单位盈利相加就是“固定成本”所值。只有对商品信息与买方信息越了解,商家所定的平均价格才能越高,回收的“固定成本”才能越大,张五常教授在三卷本《经济解释》中称其为“上头成本”(over head cost),是形象传神又准确的译法。商家专业化研究掌握商品信息与买方信息,就是为了提高平均售价,从而增加上头成本,提高收入。
从上述解释中,可以得出几个有验证含义的推测:
从商品买卖频率角度看,在一定时段内,商品买卖频率越高的,越容易接受VIP卡、生日打折之类的价格优惠。因为买卖频率越高,区分购买频率,根据购买频率分别定价,平均售价较高。从这个角度看,零售领域比批发领域更容易采用此种价格安排;价格低廉的小件商品比价格昂贵的大件商品更容易采用此种价格安排;规模越大的商店越容易采用此种价格安排。现实生活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