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未完全苏醒(第1/2 页)
你现在可不只是个小卖部老板了,你还是这片社区的核心人物啊!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自豪:“东旭,我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看到大家都满意,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贾东旭摇摇头,笑道:“你这话说得轻松,不过真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心中一片宁静。他明白,无论过去的挫折还是现在的成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他能够从中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随着小卖部的经营逐渐好转,陈汝峰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为短暂的起伏所困扰,而是更加专注于长远的发展。他知道,只要自己用心经营,继续聆听顾客的需求,
退伍后,陈汝峰一直在琢磨着怎么谋生。胡同里的老住户们逐渐搬迁,有些去了远郊的新房,有些则和孩子们一起住进了高楼大厦。四合院里渐渐只剩下几户老邻居,虽然人少了,但这座四合院反而显得更加温馨。每当他坐在院子里,抬头看见那片天,听到院外传来的自行车铃声和孩子们的笑声,陈汝峰的心情总会特别平静。
有一天,陈汝峰正在院子里修理老式钟表,一个老邻居凑过来闲聊,说最近开了个小卖部生意还不错。陈汝峰心里一动,琢磨着四合院里虽然人少了,但来来往往的游客和过路人多了,胡同的尽头有座小学校,早晚接送孩子的家长也不少。或许自己可以在院子的一角开个小卖部,既能贴补家用,又能守住这片他热爱的四合院。陈汝峰开始着手准备。他把四合院里一间用作储藏的小屋子清理出来,简单粉刷了一下墙壁,安装了几层木制货架。货架上不需要太多高档商品,只摆放一些家常的小商品——各种零食、饮料、香烟、日用百货,甚至还有他自己做的传统北京点心。为了吸引孩子们,他特意进了一些五颜六色的玩具和文具,想着早晚孩子们放学路过时,总会被这些小玩意吸引。
小卖部开张那天,陈汝峰特意在胡同口挂了一块小木牌,上面用毛笔字写着“小汝卖部”,朴实无华,但显得格外亲切。街坊邻居们纷纷过来捧场,买点日用品的,聊聊天的,院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许多。陈汝峰站在小卖部的门口,笑得合不拢嘴。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小卖部的生意渐渐稳定下来。早晨天刚亮,陈汝峰就会开门迎客,许多上班族和学生家长都会在这里买一瓶矿泉水或者一袋早点。白天,人流相对少一些,陈汝峰便在柜台后面修理小家电或者磨磨剪刀,有时他还会拿出自家酿的黄酒与来访的老朋友小酌一杯。到了晚上,胡同里的人们忙碌了一天后,喜欢来他的小卖部里转转,买点日常所需的东西,顺便与陈汝峰聊聊家长里短。
渐渐地,小卖部成了胡同里一个聚集点,邻里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那些已经搬离四合院的老住户,每逢节假日也会回来看看,顺便带点小卖部里的特产回去,仿佛买的不只是商品,还有一份对过去的怀念。陈汝峰的小卖部名声也逐渐传开。外地来的游客喜欢到这条老胡同里感受北京的原汁原味,有些人特意找到陈汝峰的小卖部,买点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小商品或是尝尝他亲手做的点心。陈汝峰也借此机会,向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讲述胡同里的故事,讲述四合院的历史。每当他看到客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他的心里总会生出一份满足感。
有一次,一个来北京做生意的外地人走进小卖部,买了一包香烟后与陈汝峰闲聊,谈到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外地人感叹,现在的北京发展得太快,许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消失,而像这样的四合院和小卖部却让人感到温暖,仿佛时间在这里停住了。陈汝峰笑着说:“胡同里的日子慢,四合院里的情分深,虽然外面的世界在变,但我们这些老街坊的心没变。”
尽管生意不错,陈汝峰依然保持着生活的简单与质朴。他从不打算把小卖部做大做强,也从不想着多赚快钱。在他看来,小卖部不仅仅是一个挣钱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们联络感情、分享快乐的场所。四合院的文化精髓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怀,这也是他想守护的东西。
胡同里的孩子们特别喜欢陈汝峰的小卖部,每次放学后,都会成群结队地跑过来。他们知道,陈叔叔总会给他们一些惊喜:有时是一块免费的糖果,有时是一个有趣的玩具,有时则是一段陈汝峰从老北京文化里挖掘出来的故事。孩子们喜欢听这些故事,也喜欢在四合院的老槐树下围着陈汝峰,听他讲述那些他们从未亲身经历过的胡同往事。
然而,胡同外的世界在不断变化。房地产开发商开始盯上了这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