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高四”学生——高考落榜,回到学校复习以图东山再起的学生。但梁一飞已经没有再作战的信念和勇气了,高考的失利已经把他打垮了。他一向认为自己是个脑瓜子聪明的学生,平时成绩本也不错,谁知高考分数下来,他的居然和重点线差了一大截,这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心高气傲的梁一飞像霜打的秧苗,整个暑假里,心情晦暗至极。
后来,经不住父母、姐姐的劝说,他又回到学校复习了,但他一直很消沉。他爱面子,觉得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如果,复习一年又考不上怎么办?他厌恶透了城里流传很广的一个笑话:某个青年为上大学在高中“抗战八年”。而父母又总拿他和姐姐比。姐姐又听话,成绩又好,现在已经在一所名牌大学读书了。但他们哪里知道,一次次的比较更打击了梁一飞的自信,增加了梁一飞的压力。所以,回高中复习的日子里,一飞度日如年,简直是在一个可怕的梦魇里,至于提高成绩,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到最后,他天天只想着如何去逃避这难挨的日子。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或许此路不通,正有他路可寻。但这些心声,他是不敢告诉父母的。父母不会理解他,只会骂他没出息、不争气。但路又在哪儿呢?他自己也不知道。
也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那一天,梁一飞去小卖部买东西,无意中看到了五十年国庆阅兵式的录像,他立刻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阅兵方队强大的阵容、整齐的步伐、英武的气势,解说员充满激情的话语,好像在合奏着一曲震天撼地的英雄交响乐,梁一飞被深深地感动了。雄伟的乐曲在回荡,一列列方队走过去,梁一飞的脑子里干干净净的,只有这乐曲和方队。很久,他才醒过来。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决定要去当兵。他相信,那是他应该走的路,他是属于那片橄榄绿的。
我的新兵连 第一章(2)
一飞当兵的主意已定,任何人的劝阻都无济于事。奶奶、妈妈、姐姐的反对都不出乎他的意料,只是父亲的态度让他觉得奇怪。父亲一开始是反对,很强烈,后来是支持和赞赏,入伍的日子近了,他又显得疑虑重重,踌躇不安。父亲这奇怪的态度和他一向武断、暴躁的脾气不太相符。近几天来,父亲总对一飞唠唠叨叨,但说来说去又总是那套老话:又觉得部队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又怕一飞吃不了苦。父亲这样不信任自己,让一飞很不耐烦。
“你在看啥?我说的话你都记住了?”父亲严厉的声音,把一飞从幻想中惊了回来。
“记住了,记住了。”一飞敷衍道。但心里想,自己都长这么大了,起床、叠被这样鸡毛蒜皮的事也要人交代吗?
父亲的目光又慈祥起来,望着一飞说:“记住就好。”
一飞却避开了父亲的目光,他不敢和父亲对视。或许父亲的目光里包含了太多的慈爱,让他觉得不自在。这些天,父亲变化很大,从不苟言笑变得话多起来,眼神也意味深长。一飞感觉到了父亲对离别的不舍。有时候,一飞也感到难过,毕竟要离开自己的亲人了,但在内心里,要开始新生活的欣喜还是压倒了这种伤感。像今天,他就是欢快的,以至于笑容常常不经意地浮现在脸上。他也觉察到了这笑容的不合时宜,便常低下头来掩饰,以免被父亲看到。
“你笑啥?咋了?”父亲问一飞,奇怪地盯着他。
“哦,没什么。”一飞边指边说,“你看,那边那个大婶抱着她的儿子哭得稀里哗啦。不就是到外面当两年兵嘛,至于吗!”
父亲顺着一飞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了那个泪流满面的妇女。只是她的儿子似乎在为母亲的行为感到难堪,赌气地扭过了涨红的脸。父亲转过头来,看着一飞,叹了口气。
一飞并没有注意父亲的表情,此时,他正伸长脖子,张望从街道上缓缓驶来的三辆中巴送兵车。送兵车的两侧披挂着鲜艳的红条幅,显得喜气洋洋,只是行驶的速度太慢,像个蜗牛。一飞开始埋怨行人没有及时给中巴车让道了,他希望自己能早点坐上送兵车,离开这破旧的县城。
中巴车缓缓地驶到了武装部门口,人群很自觉地让出了车道。但司机还是不停地按喇叭,刺耳的喇叭声此起彼伏,真是自鸣得意了。梁一飞厌恶地看着这些司机,回过头对父亲说:“瞧他们那副德性,不过是破开车的,还以为自己是谁呢!”
父亲没有说话。梁一飞这才发现父亲是在看着自己,眼光凝重。
“咋了,爸爸?”梁一飞疑惑地望着父亲。
父亲愣了愣,慢慢地说:“没啥。我是想,你到了南方,会不会习惯他们的饭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