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极丰,土地肥沃,又有水潭、溪流、瀑布,水产也丰美之极,不但如此,还有一个大岩洞,洞壁之上,结聚著许多晶莹雪白的盐块,当真是洞天福地,只要收得起野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实在是无忧无虑,再理想也没有了。任凭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天翻地覆,在这个山谷之中,一样是平静宁谧的神仙境界。
问题就在这句话︰只要把野心收起,世外桃源,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环境。
但是,若是收不起野心呢?
人各有性格不同,有的人天生没有野心,甘于淡泊,不求进取。有的人雄心勃勃,勇往直前,不怕大风大浪。那是人天生的性格,很难说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最早一代搬入“三姓桃源”的三家家长,自然都没有问题,他们都看透了世情,认为替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找到了最好的生活方式。
当时,三个生死之交,曾有一番小小的争执,姓王的武将提出︰“我把家传的武术公开,三姓是一家,从此之后,三姓桃源之中,只有武,没有文,三姓子弟,连字也不必识!”
王姓武将提到了“连字也不必识”,那是釜底抽薪,最彻底的办法。连字都不认识,自然更不必读书了,不读书,就不会知道那么多事,就会心安理得,在这山谷之中,一代一代住下去,不会出甚么花样。
别看王姓武将是个粗人,他这种主张,和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和庄子,颇有相合之处︰“绝圣弃智”!
人若是没有智慧,对只追求平静的生活,绝对是一件好事。
可是王姓武将这个提议,立时被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两个朋友反对,他们两人意见一致︰“王兄既然不藏私,把家传武学公开,我们又岂甘后人,也把毕生所学,传授三姓子弟︰只要有天资,管保他们能有大学问。”
王姓武将当时没有再争,只是问了一句︰“纵使学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三姓桃源之中,又有何用处!”
一句话,把祝老夫子和宣老夫子堵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王姓武将没有坚持只学武不学文,所以三姓子弟,文武兼习,也有生性疏懒的,索性甚么也不学,倒也怡然自得,过那无忧无虑无欲无求的快活日子。
两位老夫子,在进入山区的时候,每人所带进来的书籍,都有十几大箱,所以有的是教学材料。
就这样相安无事很多年,三姓也定下了规矩,同姓不通婚,渐渐地,人口就多了起来。
(当时我听到这里,就暗自摇了摇头。因为那两位老夫子虽然满腹经纶,但是中国的古籍之中,自然科学的著作极少,有也是不通的多,甚么“黄鸟入海化为蛤”这种神话式的传说,都被一本正经写在书中。)
(所以,他们一定都不知道,这种情形,若是延续下去,就会出现危机 总共只有三家人家,不是你娶我,就是我嫁你,不出几代,所有人之间,就都有了血缘关系。)
(而近亲成婚的恶果,十分惊人︰下一代的智力减弱,产生白痴。)
奇怪的是,三姓之中,王、宣两姓的人口传衍较多,祝姓却一连三代,男丁都是单传,女性相当多。祝姓的男丁,高大挺拔,英俊非凡,成为谷中女孩子倾慕的对象。到了有一代,祝家居然生了三个男丁,可是那三个男丁之中,只有一个肯成婚,另外两个,全谷所有适龄女性,除了姓祝的之外,几乎只要他们开口,都可以娶之为妻,其中不乏又能干又美丽的。但是那两位青年,却硬是没有兴趣,反倒喜欢和男青年在一起,举止大似女性,引得谷中所有人都骇异万分,视为妖孽。
(当时我不是很明白那是甚么性质的怪事。后来就明白,祝家的男丁,有同性恋的遗传,这种由遗传密码决定的倾向,十分无奈,原因不明。如今世界很多地方,都不再歧视有这种倾向的人。)
在这平静的山谷之中,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风波。偏偏这两个男丁,聪明之至,谷中所有的书,都被他们读遍了,见识自然也与众不同,而且又和所有人格格不入,于是,就写下了一封信,离开了山谷,结束了在“三姓桃源”中的隐居生活。
这件事,对“三姓桃源”来说,简直是爆发了一枚核子弹,一查之下,这两兄弟,还带走了一批当初进谷时带来的珠宝。
当初,珠宝的数量真不能算少,由于下定决心,在谷中世代隐居,再名贵的珍宝,都没有用处,所以只是随便放在坟地的祠堂之中,当作一种供奉,也没有专人看守,要带走是十分容易的事。
姓祝的两兄弟犯了“三姓桃源”最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