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3/4 页)
敝履,真正让他感觉到时间不够用的,其实,还是异空间那边搜罗过来的资料。
许许多多的新型产品生产资料,虽然两边在技术上面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但是,稍微的弱化一下,从东南地区订购部分零部件,还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建设一个新的厂房,并非那么容易,培养工人、管理人员,也不是那么简单。
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除了,是在当前科技水平下可以完美无缝衔接的,都需要至少三年以上的实际培养、过度,而且,有些机器,王坤还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搞定,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这种机器,其加工的精度,甚至不次于现在世界最先进的精密加工。
想让国家帮自己搞定那么高端的机器,想想,王坤就感觉到头疼。
如果,只是一台两台,相信以他本身在国家高层心目中的地位,也是没有多少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机器,他需要的可是很大批量的,让国家放弃其他高精仪器的制造,就帮自己造生产线,想想, 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你们那边的生产线,都是怎么制造的啊?制造生产线的设备,制造技术能提供一份么?”
实在是想不出办法的王坤,也只能是向异空间咨询,以那里的技术,这种小儿科般的技术应该不难,毕竟,那里的生产线,几乎都是这种程度的精密加工。
但是,想要获得这种可以加工精密仪器的技术,王坤还是非常的头疼,一般,像这种精密加工的东西,都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类似华夏,多少年了,才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想要进入领先的层次,那还不知道需要多久。
而且,这种工业母机一般的东西,即使稍微次一级的技术,那也不是你民营企业,可以涉及到的,没有国家级的支持,你怎么可能拥有这种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战略性的东西,即使你有了这种技术,也有了设备,你能培养出来使用这种超精密加工的仪器么?
如果说最简单的流水线工人,需要培养一周,就能够顺利上岗,基础技术人员需要培养三五个月,稍微高级一点的技术人员,培养起来,没有三五年根本不可能,像是操作高精密仪器的,即使里面最简单,最差的员工,那水平,也至少是高级技术员级别的,这还是,有着充足的经验,有老师带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老师,就靠自己摸索,别说了,几十年,你也不可能培养出来合格的技术人员。
即使再差,国家也是拥有着海量的技术人员,高端人才上面,也从来没有欠缺过,如果,委托国家,帮自己训练一些技术员工,应该不难吧,王坤如是的想着。
“你想要做重型工业?”
没过多久异空间的信息就传 了回来,仿佛非常诧异王坤这边的选择,毕竟,做重工,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利润综合起来算的话,几乎连轻工业的水平都达不到,除了以国家为单位的科研机构,才会将这种东西作为重中之重,虽然,这东西赚钱不多,有时甚至亏本,但是,却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
普通人,商人,还是采购机器就好了,最多,研究一下机械的技术,然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分成共享的方式与重工业集团合作,能够获得改良后的新机器不说,还能借助技术,获取一定的利润。(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超精密加工
重工业集团研究、更新着自己的生产技术,努力的提高自己加工的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而那些购买了机器的企业,则是对自己所使用的机器设备进行着各种各样调试,改装,力争让机器更加符合自己这边的需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摸透整个机器的各种脾气,整理记录着机器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做出改良。
然后,将自己这边改良后的设计图纸,再反馈到了重工业集团,进行实验性的讨论,最终确定是不是给这一批次的机器,增加一个改良品种,供其他工厂进行采购。这样一条完整的采购、验证,反设计的思路,在异空间已经是完全的成型,特别是大明帝国那里,几乎每一个型号的机器设备,都是有许许多多的变种,而且,这些还不是他们自己研究设计出来的。
这些情况,王坤也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也知道,异空间的这种模式,怎么说,必须要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技术研究团队才行,以华夏现在的企业模式,想做到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企业在业内来说,都是很大型的,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研发团队,科研方面的投入也不是很高。
而且,因为异空间的大多数企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