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后遗症,最明显的莫过于学校的行政化(报上吵闹而已,没有深究)。我认为后遗症来自两条:一条是我们才发展了20年,是不惜一切来发展的(熟悉世界GDP形势的人,是知道的,此条是唯一的出路,可惜20年前的人不明白,现在中国的人均GDP依然落后某些非洲国家,更不论20年前严峻的形势,即使现在的人,某些也不甚了然),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又需要解放思想;另一条是高速发展下的社会步伐,即人人没有时间,又总感觉偏离了什么(干事的偏离了思想学习,即研究改进,认真做事;学习的偏离实践,即知行分开了)。社会的多种选择也加重了这种分化,比如学生可以不发动思想而去玩游戏或者谈恋爱等等,干事的为意料之外的事所累(今日看报,说有外国朋友从北京移民香港,因为在北京意外而无奈,见参考消息11月16左右的)。为什么累,比如:火车不准点,公路设关卡,过马路要提心吊胆,要去外地办公,立感身心疲惫(沿途的枯燥,建筑的不以人为本,世界工厂而已),对于各种悲惨的遭遇和社会被动现象的习以为常和麻木不仁,生态危机,安全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尤其需要思想发展。
说了这么多,就是说思想需要的重要性,紧迫性,而行政化的学校却是不容许学生像我所述的那样组成兴趣团体(见下文)并插手社会事务的(即投身于纠正偏离的社会);或者说没有这个习惯想头!无论是安全的需要还是过时的后遗症。
很多同学是认清了这一点的,于是他们从各方面来改进自己的思想(学生主要是利用图书馆,网络学习),但由于如今处于思想的低潮期,所以他们只能默默的忍受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扭曲和暗暗的前进。他们只能在默默奋斗,将来有成的情况下发动自己的思想,我发现了几乎大多数男生是有这种野心的。有野心的人一般是有思想的。而且这个时代需要的思想不比五四时期的少。但我们的同学却已没有能力去接管被逃走老板扔下的几千工人和停工的厂房,我们甚至不予关注,在小小的学校里自得其乐。五四时的学生还知道下工厂宣传思想。而我们对于人的不关注,使我们成了盲人,瘸腿的人。我们不能支援任何建设的事业,情愿做袖手旁观者,这个社会上几乎没有在校生的几声呐喊,和事业激情!!!在某些后遗症之后,我们渐渐是自己造成与世隔绝的,我们对待媒体就像老百姓一样娱乐而已,对待学习就像高中生一样考试而已,对待家乡的一切就像中学生一样,对待大学同学,接触的人就像无知的中学生,我们还是中学生而已!当然,社会的发展也是排斥学生的搅和的,比如:进一些工厂都是要证件的,调查是要协调的。
于是,我们自身不能形成团体,而社会的进步又加剧了有思想单打独斗学生的生存困境,最后我们一事无成,与世隔绝,养成依赖学校的习惯(有些看过《肖克申救渎》的人甚至说我们离开大学后几乎无法生活了),就业更是忙坏了学校。
当我们形成团体,无论是评论人民日报,还是组成某农民律师支援小组,还是救火队(被逃犯扔掉的企业工人),或者是组成政府与群众的协调方案组,组成学生健康与饮食调查组等等。
但,终于个人干个人的,于是我们无事可干,于是改造自己思想的人也只有默默的忍受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扭曲和暗暗的前进。更多的人没有改造自己的思想了,对于国家社会都是莫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以后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与资源浪费(当偏差反映在成品中的时候,损失已无法弥补了,见管理学)。
我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盯着国家的奖学金,学校的,社会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应付考试而已。然后努力学习英语或者某个专业课,以期将来的好工作。只顾自己,单打独斗。
听老师的,结果上课效率不高,到课率极差。。
我们的善于跑腿的,要么不善于学习,要么顾外不顾内。比如在外打工小有成就。
要么是些莫名其妙的个人心得思想的研究,偏的太狠了。
何况在我们学校的情况是:单打独斗的学习者并不认真,在外打工的也未必有成就,老师也未必点到了学生。
总之,最后是无法走到一起了,大学成了墓地。大家之所以双输,就是不统一思想,改造思想,深化交流,总之,不形成团体,没有团体利益与实践,是分裂的。
学校的团体是学校的附属品,但全校的兴趣配对与针对时事的自组小组则是几乎没有的。如果有这样的团体,那么图书馆的地位就显示出来了。在老师参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