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和裕王有故事的男人(第1/1 页)
晏珣在享受考试前的狂欢,与他有不得不说又不可细说故事的裕王很忙。 这个时候的裕王,是谦虚又谨慎的。 他厌恶那些搬弄是非的太监,但眼前这个年轻俊美的阮瑛不一样…… 此人曾是秀才,有文人的风流和修养。 裕王内心深处,都替阮瑛可惜。 他温和地说:“陶仲文升天了,父皇那里,全赖诸位安慰照料。” 那个蛊惑父皇二十年,说什么“二龙不相见”,害他从小失去父爱的臭道士终于嘎了! 裕王面上悲伤,内心乐出花! 阮太监恭敬地说:“侍奉陛下是奴婢的职责。王爷,您也可以送些礼物进宫,陛下必然会很高兴。” ……明代太监自称奴婢,而不是奴才。 一些职位高的太监还可以自称“臣”,因为皇帝称他们为“厂臣”、“内臣”。 接着,阮瑛小声说了几句暗示的话,裕王怔了怔。 阮瑛的意思,陶仲文死了,皇帝除了伤心,更多的是失望? 连“活神仙”陶真人都会死,皇帝开始怀疑长生的可能性。 从前,皇帝以为自己的诚心可以感动上苍、长生不死,那么不必贪恋人间亲情,对儿子们很冷淡。 现在发现无法长生,将来总得将江山交给儿子。 皇帝对儿子的态度,就要改变了。 裕王明白过来,双目一亮……到了展现孝道的时候了! 他还有个弟弟景王,比他更得皇帝喜欢。 这次,他要抢先一步,跟父皇增进感情! 他感激地说:“听闻阮公公曾想收一个养子?将来你必定能收个更优秀孝顺的好孩子。” 暗示:助我顺利登基,你看中谁,就帮你收谁! 阮瑛笑道:“奴婢想收的孩子,是在扬州遇到的晏珣。前几个月,扬州知府上了一篇奏折,说治下出了个贯通经典的祥瑞,我才知道那孩子中了府试案首。” 不过这种无关紧要的奏折,皇帝懒得看。 扬州知府想要的奖励?没有~~ “哦?”裕王有些诧异。 如果是府试案首,将来说不定能中举人、进士,怕是不好给太监做养子。 幸好他方才没把人选说死~~ “原来还是少年才子。”裕王回过神,淡定地说:“不过若说才子祥瑞,还得是太岳。” 张居正,号太岳,十五岁中举,二十三进士,此时三十五岁。 如今被徐阶提拔为国子监司业,担任裕王府讲师,可以说是裕王的老师。 ……和他相比,晏鹤年的年纪活到了狗身上。 在裕王看来,张居正最神的就是……无论严嵩、徐阶、高拱这些人怎么明争暗斗,都一致认可赞赏张居正。 也就是说,张居正是真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你说神不神吧? 这才是祥瑞啊! 裕王既佩服又有些嫉妒……他要有张居正这种魅力,还用着活得小心谨慎吗? 幸好张居正不是他父皇的儿子,不然还有他什么事? 阮瑛微笑:“谁比得上张太岳呢?奴婢喜欢晏珣那孩子,是因为他胆子大、姿势丰富。” 帮他解决了困扰许久的问题,让他享受到作为半个男人的快乐。 噫? 可以说是他某方面的老师了! 这种人,他必须感激且念念不忘啊! 顿了顿,阮瑛接着说:“听闻鄢懋卿给小阁老写了一封信,提到两件事……” 第一件,晏鹤年算到陶仲文有生死劫,小阁老不相信,不久后陶道士嘎了; 第二件,晏鹤年给了鄢懋卿一个卦象……大凶之兆。 他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裕王却心头乱跳。 这个晏鹤年是怎么回事? 真的是算出来的?还是诅咒? 大凶之兆若是真的……严党要倒台了? 曾经,严家父子势大,却又眼瞎支持景王,竟敢克扣裕王的岁赐。 裕王不得不给严世蕃送了一千五百两银子,户部才给他补发岁赐。 往事不堪回首,裕王委屈想哭。 呜呼! 如果晏鹤年能够咒倒严世蕃,他将来一定重重有赏! 就封个……国师?总不能是首辅?! 裕王不会傻傻的问阮瑛怎么知道鄢懋卿给严世蕃写的信…… 既然是父皇身边的人,什么不知道? 现在阮瑛将消息告诉他,就是对他示好。 待阮瑛离开后,裕王沉思一会儿,又悄悄让人去打听晏鹤年父子。 去年,他听说阮瑛想收一个扬州少年做养子,就好奇地让人打听。 当时心腹去扬州会馆,问扬州来的客商和读书人。 可那个时候,谁知道这个刚回故乡没多久的少年啊? 心腹无功而返,裕王就抛下这件事…… 但现在,他又起了兴致,心痒痒想打听江北晏郎。 要知道,阮瑛已经是个人才,长得好看说话又好听,深得父皇欢心…… 连阮瑛都一见如故、念念不忘的晏郎,是怎样的神仙人物? 还有那个“谜”人的晏鹤年。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