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风险。在《金融危机下俄罗斯竞争力发展》报告中,俄罗斯国务委员会承认,俄罗斯已经出现了经济危机,而且很可能持续两年,2009年对于俄罗斯来说将会是“最为困难的一年”。为了应对油价下跌,俄罗斯政府已经联系三个月调低了石油出口税。但经济危机的爆发恐怕不是简单的减税能对付得了的。复兴之路上的北极熊将遇到严峻的考验。未来几年,俄罗斯的领导人还能像前几年底气十足的说话吗?
金融危机的大火烧到了美国和欧洲的家里。几年前,面对油价暴涨,他们还在隔岸观火指指点点。一边是中国能源威胁论,说中国需求导致油价暴涨;一边是暗自窃喜,终于知道了遏制中国崛起的制胜法宝了。没想到石头真的砸到了自己脚上,美国人自己出了乱子,投行们把自己家的房子点着了;欧洲人开始以为自己很幸运,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后来才发现,欧洲比美国更脆弱。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谁都跑不了,何况美国和欧洲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呢?由于欧盟不是一个联邦政府,尽管欧洲的银行问题不如美国严重,但欧盟国家不但要负担巨大的社会福利,还要限制各国的财政赤字,因此,欧洲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反而要比美国差很多。欧洲人终于为维持一个货币联盟付出了代价。一些小国,如冰岛,也成为美国转嫁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牺牲品。
面对当下的金融形势,国人切不可沾沾自喜。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救市已经向国际市场注入了太多的流动性,一旦信心稍有恢复,更加严重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是否又会卷土重来?虽然现在看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没有那么大,油价的下跌反而给中国提供了很多进行结构调整的机会。但是,过去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扩大内需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何况现在的扩大内需政策正越来越成为扩大投资政策呢?如果继续重复旧的发展模式,中国的问题很可能是从实体经济层面演化到金融层面,即经济危机到金融危机。
长远看来,金融危机和石油危机的爆发必然会衍生出新的世界能源图景,中国在这一图景当中如何定位,又如何应对?说实话,我们并不清楚。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美国在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方面面临的尴尬境地——我们从中国借钱来购买波斯湾的石油,在燃烧石油的过程中破坏地球。套用这句话来说,中国从中东地区高价购买石油,为美国生产廉价商品。在燃烧石油的过程破坏我们自己的环境,而我们赚来的钱在美国又大幅度贬值,因为害怕继续贬值,我们又必须继续增持美国国债。这是多么可怕的逻辑关系啊。不改变这一逻辑关系,我们永远只能忍受金融危机和石油危机十年八年再来一次的宿命。
世界和中国正处于一个真正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方向。但可以肯定的是,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货币体系和能源利用方式都不可持续,我们需要改变。
导读
崩溃:环境、气候变化与社会选择
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而发生在索马里和卢旺达等地的悲剧,也警醒着我们,即便拥有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当今社会,一旦决策错误,也很可能会堕入灾难性的后果之中。
——(美)贾雷德。 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2009年3月24日,我给清华大学几个院系的本科同学上了一堂课,题目是“气候变化与发展”。那次课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教授开设的《国情与发展》课程的一部分,也是我离开清华园之前所讲的最后一堂课,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那次课上,为了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灾难题材的大片以加深他们的印象。其中,就有著名导演罗兰德…艾默里克(Roland Emmerich)的《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托尼…米切尔(Tony Mitchell)的《水啸雾都》(Flood)。我告诉他们,“GLOBAL WARMING IS GLOBAL WARNING”(全球变暖即全球警报)。当我问在座的同学是否看过这些影片时,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说看过。并且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还有同学跟我讲这几部影片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杜撰的,哪些与科学原理不符,影片揭示什么问题等等。同学们对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危机的了解令我吃惊,但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