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都不缺房子,楚雄飞是副处长,公家给的是两室半一厅。慕容言是副教授,公家给的是三小室一厅。两个人虽说都在*的初期受了些冲击,但房子是没动的。一对新人住到哪里都行。两个年轻人结婚后,转过年去,就该抱孙子了。而只要没有什么意外,楚雄飞和慕容言两个人的职务,在退休前,还都会再上一个台阶。那样的话,楚雄飞就是处长,慕容言会当上他一生向往的教授。这时候两个人的房子就会按照新的职务再动,自然是越来越大,条件越来越好。这样的日子有多美啊!
这是楚雄飞和妻子黄怡一同描绘和向往的生活。他们以为今后的日子会像他们想像的那样一步步走下去,他们很满足。
可是,一生都在搞行政的楚雄飞却没有一生都在搞学问的慕容言想得远。慕容言一句话就否定了楚雄飞的设想,还带着批评的意思。慕容言说现在形势变了,你不能只看着眼前的这点事,出了这么大的变化,你就没想到点别的吗?
两个人是在电话里说这番话的。按级别,楚雄飞还没到公家给他家里装电话的资格。而慕容言则因为是学术人才,所以大学破格给他安了电话。*开始的时候,曾一度被掐断,但搞不出慕容言的任何问题,到底是著名文艺评论家,所以后期又给接上了。
两个人通话,楚雄飞是在单位,慕容言是在家里。楚雄飞听了慕容言的话有点蒙,想了一下说是啊,*结束了,情况只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稳定。至于怎么个好法,那是上边的事。我设想的生活也没错啊。
慕容言说,这事在电话里不好说,这样吧,晚上你和黄怡过来,到我家吃晚饭。咱们议一议。
楚雄飞放下电话不禁笑了。他心里说,还“议一议”?“议一议”这词儿是我们常说的话啊,他一个书呆子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像个领导一样。
楚雄飞又给黄怡的单位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晚上去慕容家吃饭。两家来往是很平常的事。慕容言的妻子宋美秋是上海人,做菜的风格偏向于沪菜。而黄怡是北方人,做菜的风格偏向于东北菜。两家经常互访,倒也给男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换换口味儿。两个主妇还经常在一起研究出一些不南不北的菜品,端上桌的时候,往往更受欢迎。
黄怡在电话里说好啊,我早点下班,过去帮美秋。
黄怡是省京剧团的演员,没有演出的时候,上午排练几个京戏样板戏,黄怡已经不是“李铁梅”和“小常宝”的年龄,只能扮“阿庆嫂”和“江水英”。那些戏词儿和唱段早都倒背如流。下午通常就没什么事了。她早早地离开了剧团,去了副食店。两家的聚会虽是常事,但空着手去是不行的。
楚雄飞也提前了半个小时下班。在秋日的阳光渐渐没了暖意,傍晚的凉意慢慢裹来的时候,他骑着自行车,去赴慕容家的约会。在这个晚上,他们将“议一议”孩子们的前途和终身大事,他要听一听慕容言到底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于是,两个问题同时出现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恋曲1976 六(1)
问题来自于慕容言的思考,或者说来自于慕容言敏锐的直觉。
慕容言在*初始的时候,就已经因为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而被提拔为副教授。到了一九七六年接近年底的这个时候,他已经在大学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他虽然一生都在做学问,研究苏联文学,同时也研究沈从文和老舍。但他并不像楚雄飞说的那样是个书呆子。他在做学问的同时,也在思考别的问题。比如国家的时局出现了如此巨大的、颠覆性的变化,对他和老楚这样年龄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楚一凡和欣蕊那样年龄的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凭着直觉有了些预感,这预感就是生活一定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变化会给每个年龄的人都带来一些影响,当然也有机会。没错,就是这个感觉。
这个傍晚,在楚雄飞来到慕容家之前,慕容言就是在思考着这样的事情。他坐在客厅的沙发里,一只手拿着《参考消息》,却一个字也没看,一只手里端着他心爱的烟斗,也不抽,可是心如潮涌。
黄怡敲门的时候,慕容言根本没听见。还是欣蕊跑出来开了门。黄怡笑着说慕容言你干什么?还没老呢,耳朵背了?
慕容言还没反应过来,愣着,呆呆地看着黄怡。欣蕊看着他说,爸爸,黄阿姨来了。黄怡说看什么?不认识我啊?慕容言说了声“好”。这下连不爱笑的欣蕊都笑了出来,说爸你怎么了?慕容言说啊,我在等老楚。黄怡又气又笑,说你在等老楚,我不该来啊?慕容言才回过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