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4 页)
吃了起来,煎夹子跟后世的葱油饼有些相似,但里面却夹有蛋皮和碎ròu,味道非常不错,完了还要了碗甘草冰雪凉水喝。
开店的大娘见他儒衫上沾着泥污,却洒脱地安坐街边进食,也带着善意扪嘴轻笑,许清见了便打趣道:“大娘,您别担心,我没被人劫道儿,有钱给你!”
那开店的大娘忙笑答道:“客官瞧您这话说的,我老婆子岂是担心客官没钱,光看您骑着这马就知道是贵人,还会少了老婆子这几文钱不成。”
许清这马是大宋银行的,他没说什么,夸了几句煎夹子好味道,吃完丢下铜钱走了。
现在朝廷发行的jiāo子只有五贯和十贯两种面值,所以平时上街还得带些铜钱才合用颜帮着绣的那个荷包许清也只好带在身上。
出了西街,迎面而来的便是大xiǎo几十个勾栏,勾栏瓦中多有货yào、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人声沸腾,日夜不断。
难得今日清闲,许清也津津有味地看着,还跟人赌了两把关扑,勾栏之中除了市井xiǎo民外,同样有许多文人士子流连其间,大媳姑娘也不少见,还有不少胡人也挤身其间,用别扭的官话大声吹嘘着他们新奇的商品。
出了勾栏,许清特意拐了个弯,沿着汴河一路东行,河边柳丝儿长长地垂到了水面上,柳荫下几个老者正在垂钓闲谈;顽皮的xiǎo孙子偷偷把钓竿拿走,惹来一阵的喝叱和笑声。
到了如今,许清也慢慢融进这古老的街坊氛围中,不再象刚来时,总是习惯xìng地用千年后的目光,带着几分好奇几许彷徨,审视眼前见到的这些景象。每个人面对新的环境,总是不自觉地调节着自己,或者说是不断地被同化。
许清打马来到景明坊梁氏绸布庄时,已近晌午,他把缰绳往迎上来的伙计手里一塞,便向柜台走去,那老掌柜见到他连忙打招呼。
许清摆摆手问道:“你们xiǎo姐在吗?”
“许大人姐昨夜没回来人估计她是在城西的王家,王家原也是苏州人,王家xiǎo姐和我家xiǎo姐极为要好,许大人,要不xiǎo人派个人去给你递个话。”老掌柜xiǎo声地说道。
许清沉yín了一下,对老掌柜摇摇头道:“不用了,等她回来你再跟她说我来过就行了。”
说完他出mén翻身上马,施施然而去,他今天和赵野他们一翻搏击,出了一身大汗,身上也沾了不少泥,这个样子留在这儿等梁yù有些不合适,而且他还不能肯定梁yù是不是故意躲着自己。
大概是自己多心了吧,梁yù躲着自己是有可能,但她现在未必知道自己已经回到东京,过了州桥,街上人少了许多,他便打马xiǎo跑了起来,跟据许安前天的话,他一路寻到了离家不远的刻印作坊。
这是个中等的院落,样子有些破旧,mén边挂着‘第一活字印刷坊’的字样,这是许清的意思,名‘第一’意为这里是大宋第一家活字印刷作坊,也是希望将来能发展成大宋第一大印刷作坊。
大mén虚掩着,mén前停着辆马车,许清刚推mén走进去,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吩咐着什么,许清一怔之后,急忙寻声跑了进去,就看到梁yù穿着雪白的衣裙,如洁白的雪莲huā,婷婷立于院中,正与毕昇jiāo谈着作坊的事。
你怎么在这里?我一直在找你,你知道吗?”
许清的询问打断了院里俩人的谈话,梁yù转过头来看到许清时,也怔住了,久久没说出话来。
毕昇想上来行礼,被许清摆手止住道:“毕老伯,作坊里的事我过后再来找你说。”
毕昇躬了躬身,很知趣的先退走了。短短一时间,梁yù脸上的神sè变幻了几遍,最后才轻轻吁口气说道:“子澄什么时候回京的?”
许清看她明显比以前清瘦了,那原本圆润的下巴变得稍稍有些尖了,成了一张标准的瓜子脸,衬得眼睛显得大了一些,使整个人看上去更加飘然绰约。
“我前天傍晚到京的我去你家绸布庄找你两回了,都说你不在,你怎么反而跑到这里来了?”
梁yù心绪仿佛突然放开了,竟lù出淡淡的笑容答道:“方有信他们出京了,说这作坊是子澄你的第一份产业,所以托我没事过来帮看看。”
看着许清身上儒衫有些泥污,梁yù忍不住想上来帮他拂拭,身子刚动又停了下来,有些不自然地问道:“子澄这是去干嘛,衣裳上沾了那么多泥?”
许清没有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