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余时,我心口疼的厉害(第1/3 页)
太后怔怔的愣在原地。
直到永昭***的身影消失,依旧没有回神。
视线不经意间瞥向玉佛像,无悲无喜庄严悲悯的佛像,似乎在嘲弄的望着她。
嘲弄她这些年的逃避。
嘲弄她自以为是的纵容。
皇帝到底造了多少孽,是非要将所有施恩之人送至黄泉地府吗?
太后伸出手指,失神的凝视着玉佛像。
嘲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宽恕。
……
乔老太师府。
炭盆热气腾腾,隔挡的陶片上放置着些许蜜桔,散发着清洌沁人的香气。
祖孙二人在窗下对弈。
“吟舟。”乔老太师摩挲着棋子,久久没有落子“依你之见,***殿下敲登闻鼓,力主重查北疆旧案,是心无旁骛有的放矢,还是抛砖引玉醉翁之意不在酒?”
乔老太师在朝政上的敏锐嗅觉,无人能及。
用见微知着、原始见终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乔吟舟的眼神被热茶氤氲的水汽遮挡,让人看的不太真切。
微抿了抿薄唇,缓缓道“祖父,不重要。”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重要。”
“***殿下所陈的北疆旧案内情骇人听闻,倘若所言不虚,那就是震惊天下的大案、冤案。”
“有人肯拨云见日,肯水落石出,就值得敬佩。”
“祖父,孙儿愚见,有些时候,不必事事千虑,从心未必是愚者。”
乔老太师若有所思,喃喃回味“从心未必是愚者?”
从心,意味着摒弃一贯的权衡利弊,任性一次。
“吟舟的见解甚妙。”
乔老太师边说,边落下了一子。
乔吟舟看着落子的位置,眸光不着痕迹的闪了闪。
祖父仍在深思熟虑,不愿轻易涉险。
“你对北疆旧案的幕后黑手可有猜测怀疑的人选?”
乔老太师状似无意道。
乔吟舟不再曲折迂回,打开天窗说亮话“孙儿怀疑陛下。”
“孙儿寒暑不辍,遍读圣贤书,又几经游历,观人生百态,见民间疾苦,心中自有一杆正义的秤。”
“孙儿私以为,爱民当在忠君之上。”
“君不明、不仁、不贤,不义,天绝之,人弃之。”
“孙儿不愿悖逆本心,将千万卷圣贤书变成冠冕堂皇无一用的废纸。”
“孙儿的志向,祖父是清楚的,至今未有动摇。”
“如若靖老王爷和三司有确凿证据证明孙儿猜测,孙儿愿舍身恭请陛下赎罪。”
乔老太师的眉心微微一动。
他的孙儿,是泠泠玉弦般的君子。
他唏嘘又欣慰。
君子得遇明君,方能昂首挺立,一酬壮志大展宏图。
否则,就是刚过易折,尘沙蒙锈。
“老太爷,忠勇侯府的密信到了。”
两封密信。
一封是谢老夫人所书。
另一封是顾荣离京下扬州前所留。
乔老太师幽幽的叹了口气,暗道了一声,该来的总会来,躲不开,也逃不了。
明明在他应吟舟所请,大摆认亲宴时,已经有了抉择。
事到临头,却又逡巡不前,扭扭捏捏不像样。
乔老太师接过密信,细细检查了火漆封印,确定无打开过的迹象后,方缓缓开封。
越看,面色越凝重。
情况比他想象的更疯狂,更严重。
真的是过于胆大,过于冒险了。
乔老太师将顾荣所留的那封密信递给了乔吟舟“乔家真真是上了贼船,骑虎难下了。”
乔吟舟本能道“不是贼船。”
旋即,才珍而重之的接过信,细细看过。
眸中没有被殃及的恼怒,有的是异彩连连。
荣荣,真真是这世上的奇女子。
“祖父,孙儿愿为她所用。”乔吟舟以一种近乎宣誓的语气道。
他愿意为顾荣铺道撑伞。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唯同生共死尔。
他和荣荣做不成相濡以沫的夫妻,却能成为史书工笔下的兄妹、君臣。
百年后,自会有人为他和荣荣着书立传。
总有一日,他的名字能与荣荣同列。
荣荣做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