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页)
。
董晓悦回了房里,她坐在镜台前,捧着铜镜左照右照,百思不得其解:这张脸也算对得起观众,怎么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呢?
想来想去,肯定是这林二郎眼瞎,有眼不识金镶玉。正常人这么遭人嫌弃心情都不会太好,董晓悦也不例外,她生了好半天的闷气,这才想起来,自己刚才只顾着阻止林二郎抹脖子,竟然忘了询问玉佩的事。
依林驸马目前的状态来看,这婚事一时半会儿是成不了了,豪夺不可行,巧取还需从长计议,说不定成婚不是过关条件,那就皆大欢喜,不过林二郎身上那块玉佩很可能有大用处,他既然有脸登门退婚,那么她以牙还牙地索要信物,也不是那么不近情理了。
已经是掌灯时分,这时候送信去林府不太合适,董晓悦叫侍女执笔写了一封拜帖用木匣子封好,只等第二天亲自去林府找林二郎讨玉佩。
第二天,董晓悦特地起了个大早,收拾停当,叫侍女捧着拜帖,套了马车,带着侍卫,浩浩荡荡地往林府去了。
到了门上,递上名刺和拜帖一问,才知道林二郎一大清早就跟着他父亲去了郊外庄子,这一去得住上三五天。
董晓悦只好悻悻地打道回府。
按理说三五天也不算长,一晃眼就过了,可董晓悦不知怎么的,回到家中之后便开始坐立不安,右眼皮跳个不停,心里惴惴的,有种不祥的预感。
她寝食难安地在家里待了大半天,终是忍不住吩咐下人备车马,别说三五天,她就是一时半刻也等不及,只想立即找到林二郎,把那块劳什子玉佩拿回来。
第64章 往事
林家南郊庄园的后山上有座不起眼的坟墓; 墓前种着棵亭亭如盖的大槐树,没有立碑,坟上覆着茂盛的青草; 乍一看只是个小土丘。
林家父子默默在墓前站了一会儿; 山风将两人的衣裳吹得猎猎作响,悬崖下传来松涛和瀑布溅涌的声响。
林甫眼眶微红; 像被风沙迷了眼似的觑了觑眼睛; 哽咽道:“阿霜; 我和二郎来看你了。”
说完他看了看儿子; 似乎在用眼神暗示他说点什么; 林珩与他对视了一眼,并未领会他的意思,仍旧沉默不语,只是慢慢跪下,从提盒中取出鲜果清酒等祭品——自他有记忆以来,她阿娘一直茹素,不沾丁点荤腥。
林甫背着手看着儿子有条不紊的动作,无意插手或是帮忙; 他们年年来此祭奠林珩的生母; 这些琐事一向是林二郎准备的。
他忍不住又暗自打量儿子冷峻的侧脸; 从饱满端正的额头; 到笔直的鼻梁,再到刚劲的下颌骨,一丝不苟地研究。
如果林珩此时转过头来; 就会发现他父亲的眼神冷冷的没有丝毫温度,不像是打量儿子,倒像是要从蛛丝马迹中鉴别出一幅古画的真伪。
林珩仔细地摆好祭品,往银酒觞里斟上酒,带着丁香和椒柏气味的酒香顿时随风散开。
他放下酒壶,拿出线香和火折子。因为风大,他转过身用身子挡住风,点了几次,好不容易把香点燃,谁知刚把香插。进莲纹青瓷香炉中,香又灭了。
“算了,”林甫皱了皱眉道,“心意到了便是。”
林二郎没再坚持,幅度极小地点了点头,把香插进香炉,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头,刚直起身,莫名刮来一阵大风,把香炉连同祭品一起掀翻,香灰撒了一地,满杯的酒全泼在土里。
林珩脸色煞白地扶起香炉和酒杯,用帕子擦去沾上的香灰、尘土和酒液,重又斟满酒,可香怎么都点不着。
“算了,”林甫挥挥手,又催促道,“车架还在前边候着,再向你阿娘叩个首就回罢。”
他们一早定下祭拜完林珩的母亲便去林中狩猎,仆从们已经在门外整装待发,只等他们这边结束。
林珩淡淡地道了一声是,伏下身,以额触地,停留了许久,然后站起身,转了个方向,面朝林甫又跪下。
“这是做什么?”林甫大惑不解。
“父亲,请受不孝子一拜。”林珩说着深深拜下去。
“胡闹!”林甫皱着眉头嗔怪,语气透着慈爱,眼神却像阵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晦暗,酝酿着一场风暴。
他一边说一边来拉他,林珩岿然不动,稳稳地拜了三拜,然后站起身,拂了拂膝盖上的尘土,昂然地面朝父亲站着。
父子以对峙的姿态相对站着,林甫这才意识到儿子比他高了足足大半个头,不由有些恍然——他印象中的林二郎仍旧是多年前那个沉默寡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