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采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众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他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的二十二年华,已过了十七年的舞台生活;十二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四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他们以滋润培养的。
第五章·布局与谋篇(4)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二)过过渡与照应
1。过渡
文章需要过渡,因为,一篇文章上下要连贯,有必要用句子或段落衔接。文章需要过渡的三种情况:
(1)文章内容转折的地方往往需要过渡
例如,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两个天地的生活,两个生活环境的变化。两种不同内容的文章,如果中间没有过渡,没有一个说明,上下就不衔接,前后就不连贯,读者也就很难明白。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里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他先是把前面的内容“无限乐趣”的“乐园总结概括了一下,再巧妙地用下面的一段话和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连接起来,起到一个承上接下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一段落,前后就没法联系。
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2)论述问题时,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的地方,往往需要过渡
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注;提问过渡,即先设问,不马上解决。)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⑴和国民党右派。
……
毛泽东同志在正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作了逐一分析之后,在结束语之前,由分述转入总述之际,用了一个总结式的过渡。
如:综上所述,可知……
(3)叙述与议论、倒述与顺述、顺述与插述相转接的地方,常常需要过渡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开头三段议论之后,作者要记叙事实了,这中间有一个一句话的过渡: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在记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