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进了包厢。
“你就是谢风?幸会。”
谢风在新闻和杂志里都见过梅裕华,他的个子不高,肚子有些挺,一看就知道是到了发福的年纪,一张圆脸上带着浓浓的笑意,头发削得很平,样子平常得很,但知道他的人都很清楚,他的眼光和判断相当独到,常常能在他手下产生一本大赚的好片。
梅裕华伸出手来,谢风站起来与他相握,感觉非常有力,“您好,梅导。”
“不要那么拘束,叫我名字就行。”梅裕华说完这句话之后就坐,茶楼里穿着旗袍的小姐走上前递上茶单,低声询问他要喝点什么茶。
梅裕华瞄了谢风的杯子一眼,笑道,“哦,乌龙,冬天喝乌龙养年,我就跟他一样好了。”
“好的。”小姐点点头,走出包厢的时候替他们轻轻关上了门。
“您似乎对茶也很有研究。”谢风说。
“茶嘛,是中国起源最深的一种文化,品茶即是品味前朝到现今的变化,万物都在变,唯独茶留了下来,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梅裕华回答说。
谢风听着,不由点头,他虽然爱喝茶,但并没有真正去研究过茶这一文化。
梅裕华针对茶侃侃而谈,皆是非常独到的见解,还说到了《茶经》,谢风对自己所知的会回答上一两句,对完全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就专心听他讲,后来好几次梅裕华都称赞这家茶楼风格不错,茶泡得非常地道,谢风在心里不由高兴,庆幸幸好自己让唐漠谦帮忙挑选了。
23
23、节二 。。。
一面品茶,一面从茶文化谈到了电影文化,话题很自然转到了谢风写的剧本上。
“心理医师是个值得探讨的人物,我之所以感到有兴趣,是因为你的选题很独特,但如果要拍成电影,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梅裕华开门见山,对谢风说。
“例如什么方面的修改?”谢风问。
“我的感觉是,希望第一个故事跟第二个故事紧密挂钩起来,虽说前一个故事很好的引入的主人公和他的一些心态,不过如果完全断开,那么整部电影结构就会显得松散。”
“原来如此,那有没有可能加入女人的背景,让心理医师就是有目的介入这件案子?”
“嗯,一点就通。”梅裕华抚掌赞道。
谢风见对方那么直接称赞,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我就是这个意思,你可以在第一个案子的时候就增加一些眉目,让观众有迹可循,但绝对不能暴露太多,这样就能很好得接入第二件案子。”梅裕华又说。
“嗯。”谢风点头。
“还有,关键是感情戏,心理医师和那个警察的友情,你可以再作一下文章。”
“哦?”
“感情未必是男女之情,商业片虽然也重爱情戏,但一旦故事节奏恰当,没必要硬凑入爱情戏,反而是针对主人公的心理着手,看看有没有能够触动观众的柔软之处,这就是电影中非常需要的共鸣。”
谢风闻言不由说,“一开始我还担心里面没有感情的成分,会不会太单调,而且,老实说,感情戏不是我的专长。”
“感情自内心而发,刻意去写反而成为累赘。”
“嗯,的确。”
一番长谈下来,谢风只觉获益良多。
梅裕华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他希望能将这个剧本签下来,只需谢风做一些修改。
修改也是谢风所乐见的,因为能够让剧本更加完美,他只是没想到机会会来得那么快,这自然又是托了唐漠谦的福。
后来梅裕华谈到了演员。
“唐漠谦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他的演技和外表足够能将心理医师演出彩。”梅裕华说。
谢风心里暗自激动,他何尝不希望由唐漠谦来出演自己笔下的人物,梅裕华有这个意思自然最好不过。
“我看过唐漠谦的片子,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演员。”谢风没有表现得太明显,毕竟这只是梅裕华单方面的意见,如果唐漠谦本人也愿意,一切才能算是成定局。
“我这两天联系他试试,你先修改剧本。”
“好。”
一直聊到接近十点,梅裕华果然如唐漠谦所言,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谢风从一开始的不确信到后来跟梅裕华深入谈剧本细节,然后敲定后续事宜为止,这才有一种自己写的东西居然要被拍成电影的真实感。
不得不说是喜不自胜的。
送梅裕华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