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说。
“都多大年纪了,还在做呢!”立青深为瞿母的精神感动。
林娥还告诉立青,自己和瞿恩的亲生儿子,从出生三个月开始,一直被立华收养,在立华身边,生活得挺好。立青听后,先是一惊,继而又感到宽慰。“我真的很感谢她,现在看来国民党里也不是铁板一块。你知道吗,瞿恩临刑前给我们的儿子留了封遗书,你哥哥立仁带给了你姐,你姐隐去瞿恩的姓名,拿到上海的杂志上发表了。党通过杂志,才得以了解瞿恩最后的理想和忠诚。如果不是那份杂志发表的瞿恩遗书,很难保证组织上不会产生怀疑。还真得感谢立华姐,以及你那哥哥立仁!”林娥说。
立青摇摇头,认为很多事情不可思议……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古城西安。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时间和地点。这天晚上,中统西安站站长神情严肃地向立仁汇报:“城里的东北军有异动!”
“依你的判断,他们想干什么?”立仁惊问。
“我不敢往下想……”接着,西安站站长汇报,埋伏在张学良身边的眼线,听到张学良对他的一名军长说的一段话:“那人好像灯泡,我暂时把它关一下,给它擦一擦。再给它开开,让它更亮!”
立仁眯眼自语:“把‘灯泡关了,擦一擦’,什么意思?把校长关了?”立仁猛地站了起来,操起电话:“我是南京来的中央党部杨主任,给我接华清池侍从室!什么,华清池接不通?不可能!”立仁“砰”的掼了电话:“不行,我得亲自跑一趟华清池!你在这儿给我守着。”拿起军帽正要出门,门外响起了汽车制动声。
一片杂乱的脚步逼近而来,全副武装的东北军官兵,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立仁。
“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立仁断声喝问。
“杨主任,我们奉命逮捕你!”一名东北军军官扭头对他的士兵,“把他们的枪下了,关起来!”
立青正在红大演习场布置军事演习,指挥所电话忽然响起,立青抓起电话:“你是谁呀?听不清,你说什么?谁抓住了?”电话那头告诉立青:“抓住了蒋……”“你说清楚了,把谁抓住了,老廖还是老周?老蒋!你搞错了,咱二期三班没姓蒋的……”
老贺在一旁:“搞什么名堂,传个命令也不会,东扯西拉!”立青朝老贺摆摆手,示意安静:“你再说一遍!蒋介石被抓住了?谁抓的?张学良杨虎城!”
老贺听了,目瞪口呆的。立青放下电话,自己也不敢相信。
“你没开玩笑吧,杨教官?”老贺问。
“我他妈吃饱了撑着?是教务主任打来的电话,我谅他也不敢开这么大的玩笑!”
“具体的说了什么?”
“校本部命令,结束演习,立刻返校,准备随部队进驻延安。”
“进延安?”
“是的,是延安。西安出大事了!”立青说。
立仁被东北军抓走以后,关押了半个多月,这才放了他。回到南京,立仁直奔立华住所。早已等候在门边的立华,一把紧紧搂住了哥哥,久久地不放:“可回来了,都急死我了!”
“好了,立华,我不是好好的嘛!”立仁说。
董建昌在一旁说:“这半个多月来,你妹妹为你担着心,以为你回不来了。我说,汉卿那人我了解,不至于!你看,让我说着了吧,事情果然和平解决了。”
立仁挣脱了立华,苦笑笑:“中统的名声不好,东北军很厌恶,所以,我就比别人多关了两天,没能赶上校长的专机。”
“没搭上是好事,搭上可就麻烦!都在为少帅捏把汗呢,那是个是非窝,别往里挤!”董建昌说。
“吃饭了吗?”立华关心地问。
立仁摇摇头:“我怕你们着急,直接赶过来,报个平安。”
董建昌和立华守着狼吞虎咽的立仁。立仁把发生在半个月前的“西安事变”大致情况,跟董建昌和立华说了一遍。并说蒋介石在西安与周恩来见了面,愿意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张学良这才放了蒋介石,随蒋介石到了南京。
“国共联合抗日?我看没那么简单。张学良也是太侠气了,为了挽回领袖丢失的面子,宁愿自投罗网。你就看吧,有得折腾呢!”董建昌说。
在西安,立仁见着了周恩来。“周公的记性好极了,特地向我提到了立青。”立仁说。
“是吗,他是怎么说的?”立华急切地问。
“周公说,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兄弟俩会在南京重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