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2/4 页)
是财富都能腐蚀一个优秀的人,放在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赵泽先退了一步,接着说道“毕竟那些作乱者都是少数,这皇家大学、皇家军事学院设立的初衷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信仰陛下,不管是文人还是武人,臣以为多说一年,只要从这两所大学中肄业的生员中有杰出者涌现,以后的事就会好办的多”
“卿家所言极是,朕是多虑了,这个问题你我已经讨论多次了,既然是大势所趋就这么办吧,朕会叮嘱吕相办好此事,不过前期教官一事,朕的人选不是太多,武学兴办之初教授只有武训一人,一旦开始受业,人数恐怕少不了,朕打算选拔禁军中的优秀之人到军事学院学习,还有原国子监中的武学学生可能也会转到军事学院,如此算来,人数恐怕在千人之多,京师的土地有限啊,国子监又不能马上撤掉否则不少老臣会拼了命跟朕较劲,阻碍军事学院的设立”
“陛下,至于军事学院一事,臣以为祥符附近的皇庄所占之地甚广,距离狼山又近方便设立校址,只要陛下一句话,便可以即日开工”
“如此甚好”仁宗走到案前,伸手拿起赵泽执笔的那份改革草案,又重新过目了一遍,在每条的对策下多停留了片刻,觉得还很满意,才回过头跟赵泽提起别的事。
才说了一半,内侍在门外高声启奏道:“陛下,丞相吕夷简,御史中丞王振拱,谏院欧阳修,有事求见,已到东华门外了!”
“这些人真会找时候”仁宗叹了口气,回答道:“让他们到垂拱殿候着,朕一会便到”
“是,陛下!”
内侍离开后,仁宗朝赵泽笑了笑,和善地说道:“朕方才说的事,爱卿回去考虑考虑,此事关系到你日后参政,朕只有这一个好法子了,若非如此堵不住那些闲人的嘴,好了,你也累了一个月了,回府去吧,朕过几日在传你进宫,交代具体事宜”
“好吧,陛下,那微臣就告退,陛下您也操劳了许久多保重龙体啊”
“爱卿的一片心意朕知道了,回去吧,朕等你的好消息”仁宗端起茶碗。
赵泽会意,深深一揖后,退出了御书房。
后来的事,赵泽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庆历三年,四月。
我和赵祯陛下共同起草了一份绝密的:帝国改革草案。
这份草案涉及了数个领域,耗时一个月有余。其中,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军事、吏治、外交,是本次改革的重点,由我执笔,赵祯陛下牵头,将每一领域涉及到的重大问题都写了进去,因为是草案,我和赵祯陛下只能在大的方向上作出规划,至于内中的细节,还需要日后中书省的能人们细细推敲。
不过陛下的心情很急切,在我离开皇宫之际,他便开始实施计划了,首先是我们讨论过多次的教育改革草案。
这份草案,涉及的是信仰的问题,赵祯陛下很清楚信仰意味着什么,他知道儒学在未来扮演的角色,他绝不允许国民丧失自己的信仰,也不允许那些乱七八糟的思想、不良习惯毁坏整个帝国的礼制,他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更完美的儒学,我称之为:王道之学!
这门学问,要求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制,帝国需要拥有:大学、州学、县学,这样简洁而又能有效培养有用人才的学校,为了将来的需要,还要开设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学院,赵祯陛下称之为:皇家技术学院。
11。帝国蓝图 II
这些学院会分批开设在几座繁荣的城市中,初步统计,汴梁要设立十所,南京两所,西京一所,北京一所,苏杭富庶之乡要开设三所。
至于具体的学科,除技术学院外,全国大学、州学、县学,一律只学两门专业课程,文学和理学。
文学是以儒学经典为主,赵祯陛下已经让翰林院的学士们开始起草课本了。
理学也叫格物之学,赵祯陛下尤其重视这门学科,为了让他的帝国早日腾飞,他命我跟苏素尽快起草一份理学课本,然后交给翰林院的学士,他想在十年内培养出一批初级的科学家,我想这个应该不难。
但是问题是,经费,教育经费从哪里来,三司使姚仲孙上报的税赋收入平均下来每年在一千万左右,年头好的时候可以达到两千万,可是这已经是极限了,要不是沿海的几处市舶司庞大的吸金能力,也就是通商口岸,帝国的税赋会少很多,至少三层。
我曾提议用未来的技术开挖矿山,源源不断地开采出地下的金银供帝国开销,可是赵祯一眼便看出了问题,他马上拒绝了,还郑重地对我说:“我的帝国每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