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强有力的粘合剂则是:几个故事都在以不同的手法;从不同的侧面;塑造着同一个人。。。。。。当代英雄毕巧林。读书时;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贝拉》中听了朴实可信的老兵回忆的。他昔日与之朝夕相处的毕巧林;在《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中;拂去岁月尘埃;驱散语言转述的薄雾;我们亲自目睹了眼前的。现今的毕巧林;《塔曼》。《梅丽郡主》。《宿命论者》中;又听到了毕巧林对他生前所作所为;所思所虑的自白。这样一来;主人公的过去。现在和由此预示的未来;其貌;其人;其心;就都大白于读者面前了。作家不以主人公的生平为序;而将五个故事巧作安排;良苦用心也正在于此。
〃我发现;人的外貌和他的心灵之间;向来都有一种奇怪的关系;似乎人体任何一部分一旦丧失;心灵就会失去感情。〃这话出自毕巧林之口;却表露了作家的心迹;所以他十分注意外貌的刻画。尤其是眼睛;作者更是在心;因为;如毕巧林说的;〃从一副没有眼睛的脸上我能看出什么呢?〃不是眼大眼小;睫长眉短;而是注重眼神。而且不只是客观描写;还要伴以〃评头品足〃。毕巧林看人是这样;作家看他也是这样。毕巧林的眼睛;也许天下仅此一双:〃当他笑时;这双眼睛却不笑〃。在这种客观描写后面;附以抽象的评论:〃或意味着心狠手毒;或显现了久埋心中的忧伤〃。在〃透过半掩半 露的睫毛;发出一种磷火的反光〃后;附之以〃不是心情激动或沉于幻想的反映:因为它〃〃宛若光滑钢板所折射出来的那种反光;耀眼;却冰冷〃。这双眼睛如此〃怪异〃;若无这些解释性的点评;定因不可思议而掩卷即忘;而有此评品;则忽感茅塞顿开:天下竟有这样的眼睛!惊愕之后;永难忘却。莱蒙托夫笔下这位主人公容貌之〃怪异〃;也许像歌德的《威廉。迈斯特》中的米娘之貌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撞钟人之丑陋一样;都能给人们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毕巧林这种外貌的〃怪异〃;又与这个〃心灵残废者〃的内心世界恰好相合。
他的心灵怎样?毕巧林有段自白:〃我是一个除了女人在尘世上什么都不爱的人;。。。。。。我是一个时刻准备为她们牺牲自己安宁。功名。生命的人。〃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狂热追求贝拉的日子里的所作所为正是如此。然而为了他;梅丽红颜憔悴;声誉扫地而一无所得;维拉重病在身;已不久于人世;贝拉更是久受冷落之后惨死于芳龄。看来;他不是女人们的福星;而是她们的灾星。原本真心的爱;却结出这样的恶果;其原因;毕巧林的另一段自白可以作答:因为〃我是为了自己才爱别人;为了满足自己心灵中的一种怪癖的需求。〃舍生忘死的爱也是〃为了自己〃?是!他是要在爱的苦苦追求中消磨时光;在爱的废寝忘食中排遣苦闷;一旦得到了女人的心;也就弃之如敝屣。
毕巧林的行为还不只殃及女人。卡兹比奇因他而痛失宝马;贝拉的父亲因他而惨死血刃;马克西姆受他冷落而凄然泪下;葛鲁希尼茨基失去〃爱得发疯〃的女人又尸挂山崖;因为他的〃成全〃;乌里奇中尉〃必死〃的恶兆也终于应验。人间悲剧的〃成全〃者。。。。。。这就是毕巧林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仔细打量一下他周围的人们;这个印象还因添上了一层感情色彩而更加强烈。贝拉是书中最可爱的形象之一。她俊美而无轻佻;纯真而不逊聪慧;刚强而不倔犟;善良而不怯懦;纯洁得一尘不染;忠贞得至死不变;充分体现了外貌美 与心灵美的统一。老兵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敦厚朴实;心地善良;诚以待人;忠以报国;外在气质如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一样粗直;犷达;内心感情似山间晨曦一样温暖;柔和;是俄罗斯军人的典型;其代表性之广泛;使他的名字可作普通名词;而非专有名词。葛鲁希尼茨基不太讨人喜欢:脱离实际;追求虚荣;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但他不像他的决斗保证人那样凶狠与卑鄙。他无意决斗;却咽不下梅丽被毕巧林夺走这口气;他不想杀人;虚荣心又不容他当众收回对毕巧林的诽谤。总之;恶也做不来;善也做不来;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一生。这是当时的许许多多年轻人的化身;作为艺术形象同样出类拔萃。唯梅丽。维拉的形象比较模糊。尤其维拉;自己两次与他人结婚;似又与毕巧林难舍旧情。所以读者对她既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但毕竟因毕巧林而苦果梗喉;日近黄泉。
单这么说;毕巧林真是十恶不赦。小说出版后道学家们正是这样同声喝斥的。但若听听他的自白;发现他远非那么可恶;甚至不无可怜。可敬之外。自白中他不止一次为自己成了〃心灵残废者〃而无限哀痛;为〃心变得又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