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1/4 页)
这让李世民犯了难,房玄龄和王?是自己亲信的大臣,二人素来谨慎且忠心为上,按理不该发生这样的事儿,然权万纪和李仁发言之凿凿,应该不是无端之语。
李世民有心想叫来房玄龄和王?责怪一番,又怕不妥当,遂使人叫来魏征问询。
魏征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当即说道:“玄龄与王?皆是朝廷旧臣,素以忠直闻名,为陛下信任。
他们考课众官,京官与外官相加,总数有千名以上,其间若有一二人之考课与事实不符,亦属正常。”
“若按魏卿的意思,朕没必要去查问他们?”
“是呀。
臣以为玄龄与王?非为阿私,若果是事实,陛下也不便直言相斥于朝廷,可委婉转告令其驳正;若所谏者其言虚妄,须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即会挫伤玄龄和王?心智,更为不美。
陛下,臣这样说,非是偏爱他们,是从该事的大处着眼。”
“嗯,如此,朕就按下不问。
魏卿,朕一直以为你遇事直抒胸臆,没有任何顾忌,然从这件事上来看,你并非一杆子直到底哩。”
魏征不直接回答李世民的话,反问道:“臣想向陛下举奏之人,定是那权万纪了。
是吗?”
李世民点头。
魏征接着说道:“陛下,臣每每举谏,皆从事件大处着眼,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这就是臣与权万纪的差别所在。
恕臣直言,权万纪的话有时候言过其实,请陛下闻奏时三思。”
“权万纪近年来恪守本职,随时察群臣之失,其所上奏章,数量列群臣之首。
魏卿,别是因为他抢了你的风头,因而嫉妒吧?”
魏征拱手道:“陛下此话言重了。
臣以谏诤闻名,本意是开群臣谏诤之风气,至于有人具超臣之能,他们一样为国效力,臣见之惟有欣喜,哪有一点嫉妒的念头。
权万纪与李仁发固然勤勉,然有两处地方与臣等不同,臣心里委实担忧。”
“有什么地方不同?”
“第一点,他们的心机有了偏差。
他们主纠察百官之失,却忘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主旨,一味去查访百官的错处,不问产生的原因。
这样一来,他们挟陛下之威,视百官如草芥,势必造成百官战战兢兢,惊惧不安,使他们畏手畏脚,做事只求平安,不敢有错。
陛下,什么人才没有错呢?不干事的人永远都没有错,干事的人必然有错,且干事越多,错处难免越多。
难道,他们想使百官成为不干事之人吗?如此,天下大事与庶务,谁来替陛下办理?由此来看,权万纪他们以卑小之心态,惟查错处,不思大道,就失了为人臣的道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唐皇动怒斥佞臣 戴胄辞世留英名(2)
李世民微笑道:“你说得有道理,然群臣之失总要有人去查,至于如何处理,还要由朕来断之。
此点不用多说,你接着说第二点。”
“第二点,权万纪和李仁发这样做的目的,想以此来向陛下邀功,以图仕进。
以此例为证,玄龄与王?考官之时,他们作为侍御史同堂考课。
既然以为不妥,缘何不当堂向玄龄提出?反而当面不说,回去后具状向陛下邀功。
从此点上就可看出他们心术不正,请陛下明察。”
李世民一时默默不语;觉得此二人的心地确实有些阴暗,然二人毕竟是自己欣赏的耳目,他现在还转不过弯儿来。
魏征见李世民不以为然,不想再多说,遂躬身退下。
魏征走后,李世民仔细品咂他刚才说过的话,觉得有些道理,但觉权万纪和李仁发也没有错,遂丢手不问。
这次错杀张蕴古之后,他大为震动,想起了魏征当初之语,心里对权万纪和李仁发就有了些许疑问。
事情也很凑巧,房玄龄不知怎么惹起了权万纪和李仁发的怒火,二人先是搜集了房玄龄的一些小错处,具成一折,又联手写了一篇《拔士论》,其中的主要意思是人之思虑有限,一个人不可以总管数职,以此来说明房玄龄居要职而不能称其职,隐含有换掉房玄龄的意思。
李世民看罢他们的奏章,很长时间没有说话,然后让人唤来魏征和马周。
二人入殿施礼之后,李世民令将权、李二人的奏章交给他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