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旨欲并省官员,然各省各部皆说人员不多,有的还要再添人,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说实话,这确实有点难为玄龄兄了。”
李世民显然不赞成杜如晦的话,斥道:“胡说,玄龄当时与现在皆为一省长官,又奉朕的旨意,缘何就不能为呢?”
李世民现在这样说,显然忘记了萧礒等一班老臣的阻力。
他话锋一转,接着道:“然则你们今日毕竟做了,很好。
朕想此事还做得有点不够,像其他五省,以及御史、司天二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水四监,还有军中十六卫,皆要效尚书省进行并省官员。
玄龄、如晦,这件事儿还要由你们来办。”
二人面面相觑,他们刚刚入主尚书省,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
若接手这件事情,累白了头发不说,关键是要耗费许多时日。
然皇上的旨意不可违抗,二人急忙答道:“臣领旨。”
李世民目视前方,沉吟道:“至于你们所问裁下来的人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难题,容朕好好想一想。
这帮人既然被裁下来,考课评语定然不佳,若贸然将他们再安排外任或其他实缺,每年经过会试铨选的年轻才俊,就被这帮人挡了路。
若令他们空吃俸禄,亦非朕的本意。
玄龄、如晦,此事到底如何办,你们心中应该有个主意。”
杜如晦用目光征求了房玄龄的意见,小心答道:“陛下,臣与玄龄兄曾经议论过一个主意,只不过略显霸道,恐怕与陛下所行仁政有些不合,因不敢妄说。”
“说出来,朕不怪你们。”
“这些人被裁下来之后,朝廷可以保留他们的品秩、官俸一年。
他们要在这一年期限内,或凭自己能耐再求实缺,或求其他生路。
一年之后,朝廷撤其品秩、官俸,由其自生自灭。”
李世民的眉头微皱了一下,叹道:“这帮人品秩不一,他们能谋到如今的位置,委实不容易。
自生自灭?的确有些霸道了。”
他沉吟半天,然后说道:“你们看这样行不行?若他们不能再谋官职,可令他们回归乡里,依品秩给予其致仕俸禄的一半,这样他们才能生活下去。”
房玄龄道:“陛下这样做,足见宽仁之心。
臣等依旨并省,再无后顾之忧。”
李世民笑道:“无后顾之忧?玄龄,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你和如晦干这差使,便是要做一回出头的椽子。
这帮人以前既风光又养尊处优,一下子将其罢归乡里,他们定将你们骂得狗血喷头。
哈哈,这一番委屈够你们受的。
你们要对他们说明,干这件事儿的后台就是朕,谅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官在得人,不在人多,这件事情终究要做的。”
此后数日,房杜二人带领一帮人并省京城的文武官员。
其时,京城文武官员共有二千五百六十三人。
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惟恐自己给并省下来,纷纷托门路来打探消息。
无奈房杜二人有言在先,若有人走漏消息,定当严惩不贷。
诸位主事之人只好铁面无私,将所有人都挡了回去。
十日后,并省方案以诏制方式颁下,并明示了各职位留任人员。
原二千五百六十三人经过并省后,仅留任六百四十三员,共裁掉一千九百二十人。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留任者不免沾沾自喜,被裁撤者不免神情黯然,有的人甚至痛哭流涕。
其中有一位勃然大怒,迈开虎步到尚书省找房玄龄、杜如晦算账。
擢房杜左右仆射 整吏治京官并省(4)
他抬脚进了尚书省正堂,伸手推开前来拦阻的衙役,扯喉大叫:“房玄龄、杜如晦,看你们有何面目来见我尉迟恭。”
房杜二人早已经料定会有今日,听见尉迟敬德的声音,赶紧迎接出来,一人架住他的一只胳膊,说道:“原来是敬德大驾光临,走,走,我们到内堂说话。”
孰料尉迟敬德一点都不买账,他双手一甩,将二人扯了一个趔趄,怒吼道:“到什么后堂?就在这里说!哼,你们这两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账房先生,竟然算计到我尉迟恭的头上了。
我问你们,我尉迟恭哪点对不住你们了,竟然把我裁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