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来。李密到了黎阳给杨玄感献了三条计,杨玄感急于求成,采取了李密认为最不可行的计策,就近攻东都洛阳。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着一部分守兵,杨玄出兵攻打东都时,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终于被杀。
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改姓换名,最后,投奔了瓦岗军。
………【第六节 瓦岗军开仓分粮】………
瓦岗军首领翟让,为人厚道,又喜欢结交英雄,翟让在东郡附近的瓦岗寨,招集了一些贫苦农民,组织了一支起义队伍。当地一些青年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投奔他。
李密投奔翟让以后,帮助翟让整顿人马,并对翟让说:“从前刘邦、项羽,本来也是普通老百姓,后来终于*秦朝。现在皇上昏庸*,百姓怨声载道,官军大部分又远在辽东。您手下兵强马壮,要拿下东都和长安,打倒暴君,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翟让于是起兵反隋,隋炀帝派大将张须陀带大军*翟让大军。
李密请翟让摆开阵势,正面迎击敌人;他自己带了一千人马在荥阳大海寺北面的密林里设下埋伏。张须陀也被起义军打死了。经过这一场战斗,李密在瓦岗军里提高了威信。李密不但号令严明,而且生活朴素,凡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钱财,他都分给起义将士。
隋王朝建造了一个最大的粮仓叫兴洛仓也叫做洛口仓,仓城周围二十多里,城里挖了三千个大窖,每个窖里贮藏着八千石粮食。这都是隋王朝多年来从各地农民身上搜刮来的血汗。李密于是提议攻打东都附近的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
攻打兴洛仓的时候,翟让、李密两人带七千名兵士原是流离失所的农民,一听得攻打官府的粮仓,个个摩拳擦掌,勇气百倍。他们向兴洛仓发起猛攻。驻守在兴洛仓的隋军还想顽抗,但是怎么也抵挡不住像插翅猛虎一般的瓦岗军。兴洛仓被攻破了。
瓦岗军攻破兴洛仓以后,立刻发布命令,开仓分粮。兵士们打开一口口粮窖,让老百姓尽情地拿。受饥挨饿的农民从四面八方拥向粮仓,前来领粮。大伙对瓦岗军的感激心情,就不用提了。
………【第七节 李渊太原起兵】………
正当瓦岗军胜利发展的时候,内部发生了严重分裂。翟让把首领位子让给李密后,李密的部下撺掇他除掉翟让。李密为了保自己的地位,竟起了狠心,把翟让杀了。打那时候起,瓦岗军开始走了下坡路。但是,北方由李渊带领的一支反隋军却正在强大起来。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
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派兵抵抗,连接打败仗。李渊怕这件事给隋炀帝知道了,要追究他的责任,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就找李渊劝他起兵反隋。
李渊犹豫了许多时候,才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正式起兵反隋。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这样一来,应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了。在关中的农民军的配合下,李渊大军顺利渡过黄河。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
李渊集中了二十多万大军攻打长安。守在长安的隋军,要想抵抗也没用了。李渊攻下了长安。公元618年夏天,隋炀帝被杀,李渊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这就是唐高祖。
………【第八节 李世民取东都】………
隋炀帝发动战争,穷奢极侈;相信奸邪,拒绝忠告;使男子死在战场,妇女儿童走上绝路,百姓流离失所,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恨透了他,各地起义军也不断发展壮大,残暴荒淫的隋炀帝自己知道末日来到,索性躲到江都,每天和皇后、妃子喝酒作乐,醉得昏昏沉沉。
将军宇文化及利用兵士想回家的心理,发动兵变,勒死了这个作恶多端的统治者,统治中国三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