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统治了二百年的西汉王朝,到这时候就结束了。
王莽做了皇帝,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然而,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由于这种复古改制没有给人民带来好处,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因此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都不支持他了。三年以后,王莽不得不下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
为了缓和国内的矛盾,王莽又想借对外战争,这一来却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再加上王莽征用民伕,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残酷的压榨,加上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纷纷起来反抗。
………【第二十五节 绿林赤眉起义】………
在王莽统治的新朝末年,南方荆州闹饥荒,天灾**,民不聊生,百姓只能靠挖野菜度日。
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率领饥民攻占地主的宅院,夺取粮食,发动了起义。王匡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根据地,攻占附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七八千人。西汉皇族刘玄、刘秀也加入了这支起义军。由于起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因此被称为“绿林军”。王莽派了两万官兵去围剿绿林军,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而逃。投奔绿林山的穷人越来越多,起义军增加到五万多。
公元18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今山东莒县率领100多名饥民起义,起义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几万人,转战在山东、河南一带。为了与官军相识别,他们把自己的眉毛涂成红色,因此被称为“赤眉军”。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和绿林军中的王匡是两个人)和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去*樊崇起义军。王莽的军队和赤眉军打了一仗。结果,官兵打了败仗,逃散了一大半。
其后,王莽征发各地精兵42万,号称百万,南下*绿林军,把绿林军据守的昆阳城团团包围。在危急时刻,刘秀突围出城,调来援军,里应外合,大败王莽军。
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分别在南方和东方打败王莽军,大大鼓舞了士气,人们纷纷前来投奔。
………【第二十六节 昆阳大战】………
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国号“更始”,已经坐立不安,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他们很快地打下昆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王莽更是着急,立即派大将王寻、王邑率领兵马四十三万人,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
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千人。有的将领在昆阳城上望见王莽的军队人马众多,主张放弃。刘秀对大家说:“现有我们兵马和粮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协力打击敌人;如果大家散伙,昆阳一失守,汉军各部也马上被消灭,那就什么都完了。”大家觉得刘秀说得有道理,就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派刘秀带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调救兵。
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昆阳城里的汉军,防守得也很严密,城始终没被王莽军攻破。
刘秀带着十二个勇士,趁黑夜冲杀出昆阳城南门,到了定陵,对汉军将领们说:“现在咱们到昆阳去,把所有的人马集中起来。打败了敌人,就可以成大事,立大功。”将领们于是带着所有人马跟着刘秀上昆阳来。
昆阳城里的汉军王凤、王常,一见外面的援军来了,立刻打开城门冲了出去,两下夹攻,喊杀的声音震天动地。王莽军全都慌了神,乱奔乱逃,自相践踏。当王莽军大将王邑逃回洛阳的时候,四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
昆阳大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的消息,鼓舞了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汉军。不久,汉军攻进长安城,杀了王莽,维持了十五年的新朝,土崩瓦解了。
………【第二十七节 刘秀重建汉王朝】………
昆阳大战以后,刘縯和刘秀影响越来越大。更始帝怕他们夺取领导权把刘縯杀了。
刘秀一听到他哥哥被杀,自己知道力量敌不过更始帝,火速赶到宛城(今河南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