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大商人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
缇萦听说父亲要被押到长安,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给汉文帝写了一个奏章。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于是,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第十六节 周亚夫治军】………
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有一次,汉文帝亲自到细柳犒劳军队。当汉文帝的先遣队到达了营门的时候,却被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不让进去。先遣的官员威严地吆喝了一声,说:“皇上马上驾到!”
营门的守将毫不慌张地回答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将军没有下令,不能放你们进去。”
当文帝的车驾到的时候,守营的将士照样挡住了。没有办法,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我要进营来劳军。”
于是,周亚夫下命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驾进来。
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于是,汉文帝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
到了中营,只见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拱手作个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按照军礼朝见。”
汉文帝听了,大为震动,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在回长安的路上,汉文帝的侍从人员都认为周亚夫对皇帝太无礼了。可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像周亚夫这样治军,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第十七节 晁错削地】………
晁错原是景帝当太子时的一个管家,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到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更是骄横。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他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听了晁错的话,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不久,吴王刘濞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看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害怕了。此时,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候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接着,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批准了这个奏章。就这样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