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4/4 页)
一念之善,景星庆云'。劳烦大师有缘,将这句话带给耳聪禅师。”
门下高挂的灯笼光色昏暗,夜风一起,摇摇曳曳,晃花了人的眼。
如同一年前,第一次敲响这扇门的夜晚。
时过境迁了。
“阿弥陀佛。”
大和尚双掌合什道了声佛号,摊掌送客出门。
是夜无眠。
来回思索良多,也抵不过一圆明日冉冉破空,亮了东方。到了卯时,掬一把清水净了面,整肃衣冠,入宫早朝。 莽莽风云
朝议地方和京畿政事毕,惠恬公主婚嫁在即,自然说了两句。
赐婚本由中书省侍郎和太乐乐府乐卿挑头牵线,最终的主持和大媒责当却全部旁落。主持之职由宗正寺正卿当仁不让,大媒之功,则高高安在了太后头上。
除去男女双方高贵的身份,如此的安排,婚礼的待遇规格也需定得极高。婚礼宴请宾客皆是京城数得上的权重贵戚,太后赐下无数珍玩宝物陪嫁,届时皇帝也将亲自出席酒筵,送御妹出阁。正所谓一时沉寂之后,东市北侧的尚书府邸,恐怕将是好景再现,风光无匹。
即便稍微明眼的人看了,便都知道,此乃一桩有名无实的买卖。女方是再嫁,男方原是鳏夫,又逢新丧,种种表下,都不宜大肆操办。甚至仅孝内三年不得行圆房礼这一条,就说明了这桩奢侈的婚事,象征的意义远过实际。
早朝便是在众人心知肚明的情况下,眼看着周家子弟蒙浩荡皇恩,由没落之途再上青云,并为此异口同声、高歌祝好。
整个过程中,缺觉的苦楚使得杂声时妖时魅,不断盘旋在我耳中,对宗正寺卿高声念起的当日安排,反应整整慢下半拍。
瞧着景元觉坐在高台上,表情一直端肃,在听到他将出席婚宴的时间时,微微点了下头——那个动作就像放慢的画面,迟缓一炷香之后,还留在眼中。
散朝之后,太和殿如无大事的每一回,即刻人烟散尽,徒剩一片空荡。本来该去昌平殿点卯,但是沿阶而下时,被广场上聚着说话的大人们突然叫住了。
“我们打算结伴去周大人家道一声恭喜,苏大人也去吗?”
说话的是当中的李澄光。
当值时间,中书省的同僚兼上司如此表率,我也不好多说。想了一下,审慎的道,“周大人得皇上隆恩,确实值得恭喜。”
李澄光笑,“那便一起去看看,还缺什么添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