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第2/4 页)
到了,这说明这里距离他的校园还是距离不远的。
一辆橘黄色的夏利车停在街道边,车子里的人招手,苏灿呵了一口气,赶紧小跑过去,坐进车内,关上车窗。
赵顺如今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从第一眼看过来,皮肤白了很多,没有以前那么黑了,估计和这里的天气有关,毕竟海尔拉天气经常是阴天,像大太阳这种好天气很难一见。
然后就是穿着打扮,他也从高中时代混混小子变成了沉稳的男生,很有气质,一副哲学思想者,不过随着他吊儿郎当的嘿嘿两声,还是让苏灿很快就认清楚他的本质。
呼伦贝尔学院给人印象很大,不是特别的大,反正一踏进校园里面就是望不着边际,然后就是白茫茫的雾气萦绕着教学楼,那些零星的学生捧着书走在云雾里渐渐隐没,很有人文高雅的味道。
赵顺拉着苏灿逛了一圈,这里有宏伟的建筑,也有异域风格的建筑,还有彪形大汉般的内蒙古学生,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学生,在这里汉族人不是唯一的。
赵顺读的是马哲专业,以后就是出来当思想老师的。
苏灿愣了愣,脑海中补了一副这样的画面,斯文的赵顺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着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劝导别人不要打架,那个在蝉鸣夏天里拿着板砖嗷嗷冲上去的混混少年也消失在时代的风暴里了。
光是想想都是人仰马翻的光景!
大眼睛的女孩李安然从远处走来,她还是高中时代的模样,没有多少变化,怯生生的,但仔细看却萦绕着文艺女青年的味道。
她很显然还是认识苏灿的,脸上有些惊喜。
苏灿很快就和二人道明来意。
赵顺摆了摆手,连忙说我们有什么故事?大学三年的生活很平淡。
但是苏灿还是执意要听,赵顺也就肃然起来,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把他们两人的故事讲完,这并不如何荡气回肠,却依然有着余味,天南地北,寒来暑往,每个人都有自己故事,相比刘磊和李芸的坎坷,他们二人就有些小温馨和小幸运了,无论过了多久,都是最好状态的两人。
五一在这一天也到来,全国狂欢,各地的火车票和汽车票也相继紧张起来了,可以说是一票难求。
好在苏灿提前在火车站预定了去烟台的火车票。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赵顺和李安然很热情的招待了苏灿,非常感动苏灿能大老远的来看他们,赵顺带着苏灿跑遍了内蒙的几个重要的省份,主要是游玩山河,甚至还去了大草原骑马。
开心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分别的日子眨眼又来到。
赵顺他们送苏灿去车站坐车,这一天车站里面挤满了人群,黑压压的,汹涌澎湃,有归乡者,有去游玩的。
在候车室内,苏灿仰望了一下头顶钢铁穹盖的天窗,明晃晃的光线粒子映入眼中,有些晃眼睛,那些大片大片白絮,在空气里飘然着,投射到穹盖的玻璃镜面上,随后无声地旋转落下,像破败的尘埃,无人理会,可是在他的眼中,就像是巴黎罗浮宫里珍藏的达芬奇那副绝世的《蒙拉丽莎》,又好像是塞纳河畔走廊里《圣母的婚礼》,是那么的鲜艳明亮,历经百年沧桑。
赵顺反过身来,提着苏灿的行李坐在边上,脸上的神情和这折射下来的光线看起来立体分明,他明明还很年轻,却已经露出颇为沧桑的疲倦,怔怔的望着苏灿,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话,却欲言又止。
还是苏灿拍了拍他的肩头说,“想说什么就说吧,等火车到站以后别后悔。”
“昨晚上我想了很多。”赵顺摇摇头,“我还记得以前你曾说过的一句话,那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底,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
“其实那只是我文青犯了。”苏灿站定,哭笑不得。
赵顺摆了摆手,有些寂寞如斯地说道:“人生匆匆,转瞬即逝,一路走过来,突然回首,发现自己一直挥霍,从未牛逼过,偶尔得个什么进步学生的奖项,就忽然觉得人生已达巅峰,再无**,寂寞如狗血!”
他点了一个烟,刚想抽几口,结果被对面的保安人员制止,于是熄灭了烟头丢进垃圾桶,“上小学的时候,我以为最大的快乐就是不用上学,每天可以在街角落那个光碟游戏室玩到黄昏日落,上初中以后,我最快的事情就是做梦都想当一回尖子生,和你们一样肩并肩获得殊荣,也想过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最大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医生,律师之类的,他们都如我囊中之物一样在我心底选来选去,而后事实证明这只是我年少不知天高地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