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页)
一
刘晓接到书稿和满满一公文袋作品照时很是高兴,能为自己一向敬慕的老先生作点事情是他渴求的。他手捧着厚厚一叠《现代盆景制作与赏析》书稿,迫不及待地一字字地读着,读解书中“概述”一文中对全新称谓的“现代盆景”一词汇定义的阐述。他看到在“现代盆景概述”文章中,余老高度概括地罗列了创新艺术的“现代盆景”有五大特征:作品中盆也景,景也是盆的形式特征;作品的立意突显图式效果,也就是强调盆景作品的装饰性;借助其他艺术门类文化元素,令作品形式与内容呈多元性;盆景艺术语言更丰富,作品承载的信息景大,艺术现代性的特征;制作便捷,制作周期短,带来低成本,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与思维方式等等;剖析纷繁的艺术现象,从中归纳、整理、总结出这样的特征与风格,应该是件高瞻俯视的结果,悟出其中的文化“脉络”,这非得大家不可,刘晓暗自赞叹。面对已经满头花白头发的余老,他钦佩其对国粹艺术传承如此的切肤关注,如此的先锋作为,如此的开拓勇气,如此的真情实感表达、洞悉盆景文化本质与揣摩盆景图书市场的智慧,读手稿更是让他从心底里仰视老师。刘晓很为自己的先睹为快自豪,还有很强的自信,他知道唯有他能从老师的文稿中读出:“盆景可以作成这样,也不仅可以作这样。”这样经典且通俗的“潜台词”,他是在用这样的理念与行动,引导人们充满希望地步入古老的艺术殿堂。
刘晓在与余老共同编写《中国当代盆景艺术》一书的那段共同工作与生活经历,让他从老师的只言片语,从个性彰显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彼此相通的内心,准确地理解对方的心声,俩人成了相互视为知己的忘年交。平日里,刘晓不时地将自己的新作或是工作学习的想法或需要解惑的事说与老师听,请老师点评、求助。他甚至在听老师讲他中学时作喷泉流水盆景的创作故事时,他脑中可以浮现出戴着红领巾少年时的余老,一副青春的得意笑脸。每到这时刻他都会记起并且真正明白,那句平日曾以为俗之又俗的老套话:什么,什么叫以石、以文、以歌、以………会友了,他们俩之间就是以盆景会友、识友、交友。
让刘晓动了脑筋,融入了大番智慧的新书,从用纸、排版、封面装帧都很新颖,甚至有点“另类”的标新,剪辑的图片、横置的页码、看上很有时尚杂志的意味,装帧与内容很协调、适合,让人眼前一亮,更抓看图长大一代年轻人的眼球。这样的新书一出版盆景业内引来一片哗然,对书中从未听到过的称谓和很有些标新立异的内容。一时间还让读者对着精美图文呆呆地寻思了一番,面对全新的图书,凡盆景界有头有脸的和者寡,但真正直面反对的就更寡,原因是理论阐述内容虽然也与当今的事实相符合,却因不同以往的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全新形式,心底里不情愿,听得不顺耳,看着不舒服,逆反心理表现在眉眼间流露出的“逆烦”。但在人们的生活中却早己己溶入了这样的文化意识,众多新形式的盆景作品,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早己司空惯见,各类各式各样的盆景创新之作,早己出现在花卉市埸、家庭居室,这总不能视而不见,拒不认可吧!新事物的出现,只能去“导”,而不能采取“堵”的规律。还是那句老话讲的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吗。因一时揣摩不定舆论导向,或许是他老年人越发变得谨小慎微的心胸,虽说成就了要作的事,却仍心有余悸的余老面对自己的果敢行为,传统意识让他不敢正视自已,心中有种作了事业“叛徒”般的孤寂。为了让自己因理得而心安,他唯有理性地强迫自已思考,要求以“市场经济规律”、“挽救振兴传统文化艺术”这样的政治心态,聊以自嘲、*。
中国盆景人喊叫:“让盆景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的口号几十年了,现在是艺术非但没能如愿地发展、普及,近年传统盆景还因“雅石”“古玩”收藏热的影响,还大有萎缩的趋势,这在业内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后渐进的恢复到经济改革时突泉般的发展,才短短的三十年不到的周期。余启明看到的现象:一方面是传统盆景难普及,一方面创新盆景已出现在市场、居室中,我该如何作?《现代盆景制作与赏析》一书的出版,就是他真情的表白和果敢的行动。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以不是“阳春白雪”的传统盆景,“下里巴人”叫女子的现代盆景,恰以低成本、好养护、形式时尚而涌入市场,进入千家万户,这就叫“适者生存法则”,人们爱好了,有兴趣了,才谈得上发展。让高精品与大众化、高雅性与平俗性、大制作与低成本共存,各入其流才会共荣,余老有这样的信念。
在业内盆景大家、盆景园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