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
1946年3 月初,苏联红军开始从东北各地撤兵,国民党反动派乘东北停战协定尚未达成协议之机,继续向沈阳及外围以东以西扩大进攻。3 月13日国民党进占沈阳, 21 日占领辽阳、抚顺, 24 日进占铁岭。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先是(1945年12月底)撤离沈阳,迁至本溪, 1946 年2 月底,又由本溪迁至抚顺,3 月20日又从抚顺迁至梅河口,4 月下旬又从梅河口迁至长春,5 月21日又从长春撤至哈尔滨。
就在2 月末、3 月初国民党向沈阳以东以西方向进攻的同时,获悉苏联红军准备从四平、长春撤兵,国民党为了夺取四平、长春作为向北满进攻的基地,进而夺取全东北,实现独占东北的计划,令新一军经沈阳沿中长路猖狂北犯。
面对这复杂多变的严峻局势,自3 月6 日开始,已迁至抚顺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了这次扩大会议。
谭政1946年1 月奉调来东北时,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已由沈阳迁至本溪。他来到本溪报到后,便开始了他为时三年的东北政治生涯,为东北我军的政治思想建设,为发动东北人民群众,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次,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在不同观点的激烈争论中,他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会上,意见分歧的实质,是对东北地区敌我力量对比的估量,以及与此相关的战略部署和工作方针。
194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要把“长春铁路沿线及大城市让给蒋军”,把工作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的中心城市较远的中心城市和广大乡村,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11月22日,中共中央在给重庆代表团的电报中,正式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此后,毛泽东、刘少奇又多次指示东北局,重申上述方针。
此次,鉴于19的年4 月前后四平保卫战的失利和长春、吉林等大城市的得而复失的严峻局面,东北局召开了这次对改变东北斗争形势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陈云起草的东北局《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即著名的“七七”决议。
《决议》一是指出了必须“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自力更生,准备长期的艰苦斗争;二是强调了“必须坚持中央创造根据地的方针”,规定“无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创造根据地的主要的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因此强调城市、轻视农村的观点是与事实和要求不相符的”;三是突出了发动农民的重要性,指出“能否发动农民成为东北斗争成败的关键,农民不起来,我们在东北有失败的可能”,“发动农民的方法是发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分粮分地的斗争”,“提高农民的觉悟,武装积极的农民,改造村屯政权”,“建立农会”,使乡村政权确实掌握在农民手里,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在农村建立党的支部;四是号召东北党的干部“跑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造成干部下乡的热潮”,为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而斗争。在讨论《决议》过程中,谭政兴奋地谈道:“这个决议写得很好,它正确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东北地区暂时还是敌强我弱的严酷现实。根据这一出发点,我们目前工作重心与城乡关系的确定也是正确的,只能放在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进攻、防守大城市,而是准备力量,发动农民群众,为此要组织工作团下乡,要建立好农村的政权,要建立好党的农村支部,同时要做好部队的整顿,严明纪律……决议对我们各项工作的规定、要求也是正确可行的。”
“另外,决议用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作为考察共产党员品格的标准,这就把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的工作,提到了党性的高度,这种认识与规定是正确的,我们不仅应该把我们政治工作的优势贯彻到部队中去,而且应该推广、贯彻到农村中去、农民中去,决议的精神实质不仅是东北目前战略方向的转变,也是对东北农村的一次彻底的政治发动!”谭政边讲边辅以手势。由于极力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语调微微发抖。
会议的气氛,在这位政治将军的鼓动下,顷刻间活跃了,热烈了,升温了……
罗荣桓接过话题颇有感触、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东北过去一段的斗争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