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现,不过这也好过阿兰,她连反应都没有。
晚间阿克敦下班回来,阿兰如法炮制,不过在剂量上,兆佳氏和阿桂是两人用一块,阿克敦是一个人,体内的杂质顺着汗水就淌了下来。
兆佳氏见状也以为他是在外面搞的风尘仆仆的,立刻将撵他去洗澡。
“这还是京城住着舒服,广东那地界又潮又热的,实在是受不了,还有啊,那边官太太们讲话,额娘我都听不懂,闹了好几回笑话呢。”
阿克敦沐浴之后一回到大堂,就听到这样一句话,跟着就想起今早上皇上提到的事儿。
“你们都帮我出出主意,如何才能在广东有效的推广官话呢?”
阿克敦为这事儿都愁了一天了,想来想去也不过是建个正音的学院,现在正好集思广益一下。
阿桂和张廷玉的想法差不多,搞一个官话的考试,考不过就不让参加科举。
“百姓们要是都讲广东话,当官的就是学会了官话又有何用?就好比是老爷是满人一样,现在朝廷撤下了翻译官,上朝的时候,在衙门办差的时候,就在家里的时候,还不是要讲汉话,讲满语,那些汉人根本听不懂嘛。咱们满人讲满语的时候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妾身觉得要是想推广官话,那不仅是读书人要学,当地的百姓也要跟着学习才行。”
兆佳氏走的是群众路线。
阿兰也觉得应该从基层走起。
今天下午的时候,阿兰和福惠通过媒介小绿进行了一次正常通话,当时福惠就告知了阿兰他爹给她爹布置的回家作业。
两个人研究了一下史料,知道当时雍正推广官话并没有取得什么实效,虎头蛇尾,最终不了了之。
阿兰和福惠讨论之后,得出了结论,失败的原因有三个。
其一,没有理论基础,雍正没有对当地的方言方音进行调查就贸然正音。
其二,是缺乏普及性,雍正他的目的不单纯,推广官话的出发点不对,他看到只是乡音的隔阂给他的统治带来了不便;而没深入分析乡音的隔阂给广大百姓带来的不便。其实作为一名统治者,他想要加强皇权,这点无可厚非,但他若将推广官话单单附属于政治上,那这项措施是缺乏永久性的。
其三,就是乾隆叛逆。乾隆是处处和他爹唱反调,雍正推广官话,乾隆这当儿子的,是发疯似的维护满语,后继无力啊。
阿兰将前两条原因跟她爹详细说明了一下,阿克敦可谓是茅塞顿开。
哎,只能说走仕途的和老百姓的脑回路是不一样的,想问题的方向完全不同。
“阿兰,想要什么奖励?跟阿玛说啊,想要什么阿玛都给你买!”说到这儿,阿克敦停了一下,然后又略带尴尬的补充了一句,“那个,额……最好不要超过五十两银子。”
阿兰……
她心想:阿玛,您的话我根本没有当真好嘛!那钱您还是留着自个儿养老吧!
第25章 中秋节
今日一早赶着上早朝,一时就忘记了武穆遗书的事情,到了这会儿阿克顿才想起这么一茬事儿。
“额……阿玛,等过几日再将书呈给皇上行吗,给我两天的时间,让我将它誊写出来。”
书从得到那天起就一直都放在阿桂那里,昨日刚回京,累得半死,今天一整天他都在写抄本,但是距离一半都还差得远呢。
“阿玛,你们既然想将书献给皇上,那就不如挑一个吉日,中秋节那天如何?正好可以充当一份贺礼。”
阿兰一早就知道阿克敦他们想要捐书的事情,一开始还有些小市民的思想,心里很不甘愿,但后来一想那书给都给他们了,就随他们处置吧。
既然当时将书交给阿桂的时候她没有出面,那么若是她一个女子站出来指手划脚,就不是那么妥当了,毕竟这是在古代。
阿克敦觉得这样也好,便同意了。
第二天的早朝,阿克敦向雍正汇报了关于推广官话的意见。
当然他说得很委婉,没有伤了皇上的颜面,条理清晰的讲明原因,使得雍正大加赞誉。
接下来的几日,雍正按照阿克敦所说,着急了大批在京任职的广东官员,派遣翰林学士对他们的方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且,他还让朱轼主持了一场选拔会,挑选了一些有识之士,准备将他们送到广东推广官话,他们大多都是滞留多年没有被委派官职的进士举人,如今能得到这次难得的机会,都很欣然的点头同意。
而与此同时,后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