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3 页)
却去了,因为他认为阿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圈子里所有人的利益。
博尔晋看望阿敦的事儿,在圈子里传开了。
斋古桑、硕托、济尔哈朗等人,以一副代表正义、正确的面孔出现,纷纷指责博尔晋立场不坚定,分不清大是大非,原则性不强。
博尔晋对这些人的奴才嘴脸感到恶心,他直言不讳地说:“是,我这个人立场肯定不如你们坚定!你们对汗王喜欢的人,不论是谁,与其屁股接吻都觉得是一种幸福;对被汗王冷落、弃用的人,狠不得一棍打倒,再踏上几脚。阿敦是汗王身边红人的时候,你们认为他这也好那也好,连放的屁都是香的。现在阿敦无职无权无势了,你们就说他是反社会反人民十恶不赦!”
济尔哈朗也急了,说:“你正义,你勇敢,但是,在阿敦没有下狱之前,你怎么不找汗王理论呢?”
博尔晋愤然正色,说:“你以为我不想吗?我只不过是一个三等副将,我上面还有三等大臣,汗王面前有我说话的机会吗?”
博尔晋的话,被人添油加醋之后,传到努尔哈赤那里。努尔哈赤不置可否,只是说:“博尔晋既然喜欢做三等副将,那就让他做三等副将吧!”
那时,因为满洲战事频繁,参战的人只要能活着回来,晋升的速度都非常快。惟有博尔晋例外。他在1621年已经是三等副将,直到1627年皇太极即位,博尔晋去逝,才晋升为一等副将。
博尔晋病逝后,皇太极以博尔晋的赦书丢失,不准博尔晋的儿子接父亲的班。这也是特例。
看来,在圈子里,说话是一定要分场合、分对象、分内容的。该说的,要委婉、要留有余地;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
大儿子褚英不理想,二儿子代善太糊涂,努尔哈赤在想,自己百年之后把一把手的位置让给谁呢?这不得不让他大伤脑筋。
努尔哈赤是一个聪明过人的政治家,经过两次内定接班人失败后,努尔哈赤总结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这个圈子里,未来接班人的位置,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自己一旦确定谁是未来的接班人,他都会成为别人献媚、拉拢、腐蚀的对象,也是别人打击、陷害甚至谋杀的目标。这就会导致无论谁做接班人,都会不断地犯错误。
二、现在后金圈子的首要任务,是南扩,侵吞大明的圈子。这就需要圈子里的人,众志成城,一致对外。未来接班人的位置,犹如一根带肉的肥骨头,他一旦过早抛出,这些藏獒般的儿子,就会把精力放在争抢骨头上,将引发圈子里的巨大内耗。
三、如果把这根大骨头供在圈子里的最高处,并宣布,他百年之后,由圈子里公认的有责任感、事业心、进取心的人获得,就会激发贝勒们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表现,尽力争取。这样,受益最大的,是圈子和圈子里的人。
于是,在1622年,努尔哈赤签发了关于即位的《汗谕》,确立了八大和硕贝勒共理国政的制度,转发给各大贝勒、朝臣传阅。
这个《汗谕》,对继承人作了明确指示,可以归纳成2条:
一、即位人不能由先汗独断指定,更不能由谁自封,必须由8位和硕贝勒*选举,全票通过。
二、如果8位和硕贝勒看走眼了,推举的人上台后,独断专行,胡作非为,不以圈子前途为己任,八大贝勒有权将其罢免,另行推举。
努尔哈赤给他未来的接班人,画了两道线。第一道线是*;第二道线是贤德。二者缺一不可。这就让惦记汗位的人,知道如何要求自己;让不惦记汗位的人,知道如何判断别人。
这道《汗谕》签发后,让皇太极看到了希望。这么多年来,在暗中,他一直为这个位置不懈努力。他缺的,就是他名正言顺获得汗位的依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