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页)
的评价。外柔内刚的女子他并非没有见过,然而到云若辰这种程度的,还真是平生仅见呐。
“书翰,好久不见了!”
一名江南口音的士子赶在众人之前迎上来,握着仝昊的手摇了摇,很亲热的样子。这名叫周墨然的士子,和仝昊的母亲家里有些亲戚关系,两人可以说是表亲。今天就是他出面邀请仝昊两人过来的。
也不止是这一位,好些人都和常、仝是熟识,都逐一过来和他们打招呼。倒是没人去管顾澈和云若辰,从他们俩的年纪和外表还有举止,就能看出他们是常、仝带来的小弟子。
寒暄一番后,他们被安排在比较靠前的席位上坐下,顾澈和云若辰都沾光有了座位。紧接着,又来了好些考生与官员,与他们有关系的另一拨人又赶了过去……
见礼、应对、谈笑,文人之间自有一套相应的规矩。在场的最起码都是举子,都受过非常系统的儒家教育。他们交往说笑着的时候,确实很能使人贴切地感受到彬彬有礼之类文雅的形容词。
云若辰静坐在角落里,看着这些风流士子们在场中来回穿梭,不知怎的想起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样的句子。
“嗯,虽然没有名妓可看,也没有曲儿可听,但这种纯粹文人间的聚会也是自有其趣味的呢。”
她还是首次见到这般场景,新鲜感还没消去,方才的失望就被略略冲淡了些。
仝昊低声给她和顾澈说明,今晚是三大学社今冬的首次集体文会,所以与会人数相当多。
“三大学社?”
云若辰首次接触到文坛的事,随口追问仝昊那是什么。
原来这些进京赶考的举子们,不仅仅是以各自籍贯来互相结交,还又因为种种缘故分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名为“学社”。这些学社结构都很松散,大多是以切磋文章为主体结社的。小的学社才几个人,大的学社则有几百人,这也是考生们特有的风气。
很多学社在一届春闱考完后就散了,不过如果其中有特别出色的人物,也有可能继续聚会下去。
然而今年的举子们里,似乎出了好些个极为出众的才子,所以早早地就集成了几大学社。
一个是由京城国子监的考生们自发结成的“太学社”,一个是由江南士子结成的“七子社”,最后一个则是来自东南的“琼华社”。
“七子社?琼华社?”
云若辰差点失笑出声。前者听起来有些自命清高,一听就像是几个很自恋的所谓才子组成的学社,后面的嘛,又俗气得可以,就差没写成“荣华富贵”了。
相对来说,后者好像可爱一点哦?起码直接嘛。
本来就是,这些读书人辛辛苦苦寒窗十年,不都为了将来飞黄腾达吗?
顾澈根本什么都没听进去,完全像根老木头那样杵在座位上。好无聊好无聊,难为小郡主还这么有兴致拉着老师问这问那……到底什么时候能回家啊?
常士扬也加入解说。“刚才我与老友们聊了聊,他们都说楚青波的文章写得又更好了,看来他今年蟾宫折桂大有希望呢。”
“楚青波?他不错。”仝昊点点头,说:“琼华社里,也就他的文章最像样了。能被推举为会首,倒不全是因为他的家世啊……”
“其实说起家世,呵呵……”常士扬摇了摇头,看没人注意这边,压低了点声音说:“近来有不少人说,楚青波的身世有些问题。”
“什么问题?”
仝昊扬起眉毛,也被勾起了好奇心。
“这个嘛,咱们回去再说。”
常士扬很谨慎,不愿在公共场所议论别人太多。
云若辰却被他们的半截谈话给勾住了,哪有这样说八卦的?说一半不说另一半,让她这种好奇心特别旺盛的八卦人士怎么办啊!
“……楚青波,到底是谁?”
不好直接问别人隐私,先搞清楚这是谁总可以吧?
仝昊笑道:“江南一枝梅,东南楚青波。这可是两位目前风头最盛的风流人物呢……”
所谓江南一枝梅,指的是江南学社“七子社”会首吴祖笙,他以一首《一枝梅》词在江南文坛迅速崛起,文章也写得极为华丽。这次考试,他是江南解元,大家都认为他是夺魁大热门。
“至于楚青波……”仝昊顿了顿,说:“他是东南漕运总督楚平安的独子,今年才十八岁。”
“咦?”
云若辰诧异地小声说道:“官二代呀?”
听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