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空母舰12艘、驱逐舰10艘。”
面对莱特湾内数倍于己的优势兵力,西村仍固执地决定于25日4时孤军突入莱特湾,并向上司栗田报告了他的决定。栗田得到他的报告后,曾回电要求西村于25日上午9时在莱特湾外侧的斯里安岛东北10海里处与自己会合。西村是否收到了这个电报,不得而知。如果收到了电报为什么没有按栗田的指示办事?由于后来整个西村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的情形已无人知晓。实际的情况是,西村没有改变“4时突入莱特湾”的决心,仍于25日3时20分下达了准备突击的命令并带领所有战舰突入了苏里高海峡。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孤注一掷(11)
美国第7舰队司令金凯德早就判断日本有一支舰队要从苏里高海峡突入莱特湾,因此派奥尔登多夫海军少将率领6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28艘驱逐舰及39艘鱼雷艇严密防守这条水道。
奥尔登多夫将军鉴于这些战列舰多是日军偷袭珍珠港时被击沉后来被打捞上来老古董,而且火炮又缺少穿甲弹,决定用鱼雷攻击和近距离炮战歼灭敌人。他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39艘鱼雷快艇组成。它们每三艘编成一组,隐蔽在海峡南口的岛屿附近,准备向突入海峡的敌军发起第一波攻击。第二道防线由20余艘驱逐舰组成。最后一道防线由6艘战列舰和8艘巡洋舰组成。三道防线将16英里宽的海峡堵了个严严实实。
24日23时,沉寂的夜色笼罩着海峡入口,闪电不时地划破夜空,照亮民都洛岛弯弯曲曲的北岸。突然,39艘快艇从黑黝黝的岸边疾驶而出,扑向最先接近海峡入口的西村编队。一个个鱼雷快艇就像甩掉身上重负似的,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所有鱼雷都发射了出去,然后迅速转舵回撤。但那些水兵太缺乏战斗经验了,以至没有一枚鱼雷击中目标。日本水兵们在一阵惊慌和忙乱之后很快镇静下来,战舰编队继续以20海里的速度前进。
两个多小时后,西村编队遇到第二波攻击。由“里米”号驱逐舰率领的第54驱逐舰中队分开波光鳞鳞的海浪,迅速接近日本舰队,准备发射鱼雷。菲亚拉中校在“里米”号上向全体舰员广播:“大家注意,我是舰长。日本舰队要阻止我军登陆莱特岛,我舰奉命实施鱼雷攻击。我们一定要截住日本舰队。愿上帝保佑我们。”
几乎在美国驱逐舰发射鱼雷的同时,日舰迅速地打开了探照灯,把美军的驱逐舰锁定在明亮的光束之内。可是,由于双方相距太近,战列舰的前、后主炮都不能发挥作用,在混战中战列舰和巡洋舰反倒吃了亏。
几分钟后,又一支驱逐舰中队赶来参战,美国人发射的鱼雷终于发挥了作用。行驶在最前面的三艘日本驱逐舰被击中,其中一艘迅速沉没。紧接着,西村乘坐的战列舰“山城”号被两颗鱼雷击中,航速减至每小时5海里,但西村仍然驱使它摇摇晃晃地继续前进。业已受伤的战列舰“扶桑”号、重巡洋舰“最上”号和驱逐舰“时雨”号,跟在它后面。
凌晨3时40分,“山城”号的3座炮塔被击毁,上层建筑烧成一片废墟。西村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他在舰上发出最后一道命令:“我舰遭受袭击,各舰不要管我,继续前进,攻击敌人。”
当战列舰“扶桑”号、重巡洋舰“最上”号和驱逐舰“时雨”号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抵达海峡口的时候,吃惊地发现:由14艘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美军舰队迎面排成一个弧形,那一个个巨大的炮口正对准了他们的脑门。接着,406毫米、356毫米、208毫米口径炮弹从前面、左面、右面如蝗虫一般飞过来,落在一头撞进火网的“扶桑”号的甲板上。
4时20分,烈焰冲天的“扶桑”号战列舰从苏里高海峡的水面上消失了。“最上”号重巡洋舰仍勉强飘浮在海面上,可是船上到处燃起烈焰,几乎完全失去了机动能力。
整个西村舰队只剩下了“时雨”号驱逐舰,它虽然中了几发炮弹,但因其舰轻体小,机动灵活,总算逃离了战场,几天后踉踉跄跄地返回文莱湾。
这场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对战列舰的近距离夜战虽然只持续了18分钟,却让美国战列舰的上水兵们痛痛快快地过了一把瘾,报了昔日珍珠港的一箭之仇。要知道,奥尔登多夫手下的6艘战列舰中,“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和“田纳西”号5艘战列舰都是在珍珠港之战中遭受重创而沉入海底的战舰。如今,它们被打捞出水,洗去淤泥,铲掉锈迹,油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