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刻,万万不可陷入随心所欲的境地。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对于孩子的奖励也是如此,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进步的时候,必要的奖励可以调动其取得更大进步的积极性,而不分时段,只凭一时喜好的物质奖励,形同于随手对孩子的贿赂,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令家长的威信大打折扣。
同时,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应当精心选择奖励的种类,奖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施奖励之前,家长一定要弄清楚,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奖励,对于自己奖励的手段、技巧、教育方向、目标是什么,也一定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第四:实施物质刺激要力求兑现
关于家长失信于子的害处,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了,我们必须要牢记的是,物质刺激使用不当,固然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如果对孩子失去信用,那么其后果就远非金钱所能挽回。
更重要的是,在家长对孩子允诺的同时,必须要进行一下逆向思考——是否应当用自己的期望来要求孩子,要明白,孩子和家长处于两个不同的代际,因此也就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举凡将自己的意志、愿望强加给孩子的家长,无一不会遭到最猛烈的失败。
其实,正如我们本节开头的名言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关键就在于激发其自发努力的上进心,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采用怎样的手段,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来实施,举凡对孩子上进心有损害的措施,都必须为我们的家长所特别注意。
当我们完成了这一轮的探寻之后,一个严峻的事实就此横亘在我们面前:当家庭教育中激励模式出现如此之多的问题时,就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家长还不擅长于对孩子进行鼓励。这一轮的探寻,仅仅标志着一个开端,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家庭教育观念的一大飞跃,还有待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用更大的心血来完成。
本章后记
任何形式的鼓励措施,无不希望孩子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这一结论尤为贴切。
事实上,对于我们的家长而言,无论孩子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其对孩子的物质保障都是不遗余力的,我们的家长从来都不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之心。然而,爱得越深,就越是容易迷失在这种深爱之中。
对于孩子的物质刺激,就属于一种另类的迷失。
当我们的孩子无法达到期望的时候,家长往往以粗暴待之,而当孩子取得了一定进步之后,家长又往往因为欣喜若狂而大加赏赐。这样看上去毫无章法、近乎错乱的家庭教育,其实正反衬出家长对于孩子的深切关爱与希望。
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有这样的家长,无疑是一件幸事,但前提是家长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关于这一点,相信当我们的探寻完成之时,必然会发生质的飞跃。
第四章 教育手段单一,家长演变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1)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同谋者。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父母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就想去玩儿!你们老师不是让你写20遍新字词吗,你写了几遍了?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也是每个人都服从过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很搞笑?
导读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子女依附于家长而存在,其地位仅仅相当于家长的附属品。因此家长也就毫无异议地享有对孩子的惩罚权。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直到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未能完全摆脱这种观念在各个层面的影响。
受这些观念的驱使,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面对来自孩子的质疑与反抗,往往会在盛怒之下,选择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
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和母亲的殴打与逼迫,杀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2005年5月16日,江苏金坛市中学生李小明,同样因为不堪忍受母亲的体罚,选择以杀母的方式寻求解脱……
在近年来,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让我们不由得在痛心之余产生大声质问,在当今社会下,家长体罚孩子的现象为何迟迟不能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