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大明盐政改革(二)(第1/2 页)
方从哲见李长庚不说话,站出来圆场道:“启奏陛下,不知是选一两个盐运司出来试行,还是准备除两淮外的所有盐场皆是遵照新制度执行?”
朱由校权衡了一番后,说道:“先在长芦与山东盐运司试行,长芦盐运司由户部经营,而山东盐运司朕准备交给四海商行来操作,朕想看看户部与四海商行之间,谁能将盐场经营得更好,同时进一步完善盐政改革的方案!”
“陛下,那原先的盐运司与盐课司官员该如何安置?”方从哲担忧地问道,按照皇帝的意思,这是想将盐政彻底变成商行的模式来运营,盐运司与盐课司可是有着近千人的大小官吏。
方从哲的话,倒是提醒了朱由校盐运司与盐课司大大小小可是有不少官吏的,若未来都变成了盐业商行,里面的官吏身份一下子变成了令士人鄙视的商人,不说会闹出什么事儿,但肯定会有极大的抵触。
磨洋工倒还是好的,就怕无声的抵抗与破坏,王安石变法不就是如此失败的。
“元辅可有什么良策?”朱由校没有急于表态,而是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方从哲缓声回道:“回陛下,老臣以为将盐政变成商行的模式不是不可,主要还是原先的盐运司与盐课司的官吏要进行妥善的安置。
袁世振在两淮施行纲法的时候,两淮盐运司与下面的分司官吏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这也是他能得以顺利施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陛下若想推行新的盐政,就将不需要如此多的盐运司与盐课司官吏了,但朝廷一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的空缺用来填补他们,所以,老臣以为盐场直接交给盐运司或盐课司来经营会更好,既不用裁剪官吏,也能马上弥补空缺!”
方从哲的建议表面看起来虽好,但跟原先的方法比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官员低效与腐败问题。
继续交由盐运司或盐课司负责食盐的生产与销售,短期内或许能提升食盐的产量,但因长期缺乏竞争与有效监督,又会回到原先的老路子,换汤不换药。
想明白后,朱由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元辅的方法虽解决了盐运司与盐课司的官吏安置问题,但却没能解决食盐的产量与内部腐化问题,咱们不能因为为了安置他们,从而制定出迁就他们的政策,大明与朕想要的是解决大明盐政败坏的问题,想要的是生产出更多物美价廉的食盐,降低百姓的买盐价格并吃上放心盐。
所以,朕以为,对于这些盐课司与盐运司的官吏,当竞聘进入新的盐业生产销售衙门与监督衙门!”
正在沉思的李长庚听完皇帝的话,立马眼前一亮地说道:“启奏陛下,听完陛下的话,臣认为此策甚妙!”
朱由校笑着回道:“妙在何处,说来听听!”
“是,陛下!”李长庚理了理思绪后,继续答道:“陛下刚才提到大明盐政是想给百姓提供物美价廉的食盐,同时要让原先已经腐烂的盐运司与盐课司官吏竞聘进入新的生产和销售衙门及监督衙门,如此安排,既照顾到了生产与销售,也照顾到了监督,同时还兼顾了元辅担心的官吏安排问题,真乃一箭三雕之良策!”
朱由校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轻咳了两声后说道:“李阁老还是说说该如何运行吧!”
“是,陛下!”李长庚习惯性地捋了捋胡须后回道:“陛下新增了海州、胶州、天津、锦州与辽口分司,这样就能安置一部分原先的两司官吏,若新成立专门负责生产与销售的衙门,则能安排绝大部分的原有官吏,此外还有负责监督的衙门,这样下来,想必原先的两司衙门官吏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去处。
但陛下将山东盐运司的盐场交给四海商行运营,生产与销售以及朝廷税收问题必然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但原山东盐运司的官吏去处却成了大问题,除了能够选出极少的一部分人来成立负责监督四海商行的衙门外,其他人则没了存在的必要,朝廷只能给他们寻找另外的安置!”
皱了皱眉头后,李长庚继续说道:“臣思之再三,觉得有必要在户部下设负责大明盐政调剂与监察的专属从三品衙门,比如盐政清吏司,至于原先监管盐政的山东清吏司不再署理盐政之事。
这样安排,除了能安排一部分多余的两司官吏,也能很好地将盐政收归到朝廷管理中来,而且朝廷今后也不必再外派巡盐御史。
户部有了盐政清吏司后,地方上负责监督盐政的衙门人员必须只接受盐政清吏司的考核与升调,不再归属于地方盐运司管辖,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