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1/4 页)
亍�
在庞统看来,尤其是阿牛已经决定让李进至董卓营中助战,一旦事情败露,凤翔与关东诸侯的关系自然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有曹操这样的一位诸侯帮忙从中斡旋,为凤翔说几句“公道话”,显然对凤翔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实际地情形远没有那么简单。
身为玩家,阿牛当然知道看似强大无比的董卓,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以曹操、袁绍等人为代表的关东诸侯,却如同初升的朝阳一般,即将在三国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阿牛可以无视董卓(反正快挂了,且离凤翔太远。即使撕破脸皮也没多少希望打过来),但却绝对不敢无视关东群豪,事实上某城主一直都希望能与关东诸侯拉近关系。
此前一直按兵不动,阿牛是想试试两大阵营的对凤翔是否“感兴趣”,会不会派出使者前来相邀。使者倒是来了,董卓阵营来的李儒可谓份量十足,但诸侯阵营来的曹操却让某城主颇有些失望。
并非阿牛狂妄到认为曹操份量不够,此次曹操来凤翔。并非出于袁绍的委托,只是曹操的个人行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阿牛不得不临时改变了“待价而沽”、“两头收钱”地策略,对两大阵营区别对待。
李儒可以代表董卓、代表董卓阵营,但曹操却不能代表袁绍。更不能代表诸侯阵营!
事实上,即使凤翔城是领主中的第一个二级城市,也不见得就能得到势力的青睐,某城主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董卓和诸侯势力的“自觉性”上,而是发动了几乎所有的人脉造势!——
天上不会平白无故的掉馅饼,两大阵营也不是一时兴起来拉拢凤翔,机会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而来的!
董卓阵营中。蔡邕是当然地选择,阿牛在回领地的途中就顺路去了一趟洛阳。请蔡邕相助。爱女与好友都在凤翔,蔡邕当然不会不给阿牛这个面子,虽然他不是太明白某城主的全盘计划。正是因为蔡邕在李儒面前对凤翔大加赞赏,未必会有李儒的青州之行。
诸侯阵营中,除了话不投机的袁绍之外。至少阿牛还认识孔融和曹操。这两位诸侯都与阿牛有旧。孔融在黄巾军地围攻之下危如累卵。解北海之围的战斗中,正是凤翔出力最多;至于曹操。则是某城主在洛阳时,经蔡邕引见有过一次会晤。
某城主在战役信息公布后飞马赶回领地,与汉武帝、赵龙等人商量完毕之后,便坐在大黑背上去了一趟北海,接着直奔陈留求见曹操。在与两位诸侯的交谈中,某城主恰到好处的表示了“对董卓倒行逆施的愤怒”,以及对两人起兵讨董的钦佩,就在两人以为阿牛会很快加入诸侯阵营并肩作战时,某城主又是一声长叹。
“董卓权倾朝野,如果讨逆不成,必对诸公展开血腥报复。阿牛乃不死之死,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全,按理应该与诸公携手共襄义举,但我身为领主,不得不先考虑凤翔数万乡民的生死存亡,且容阿牛慎重考虑。”
孔融本就是读书人,某城主地“仁厚”颇为符合他“悲天悯人”的高尚品德,同时为凤翔不能举事惋惜不已;曹操倒没有那么容易骗,不过凤翔地加入对本阵营显然有利无害。最终的结果,是两位诸侯分别送信给袁绍,建议对凤翔城许以承诺,加以拉拢。
但袁绍断然拒绝了。
关东诸侯共讨董卓的信息一公布,加入诸侯阵营的玩家势力数量远胜于董卓阵营的玩家,这样地情形,让盟主袁绍有些飘飘然起来。在他看来,十八路诸侯本就声势浩大,又有这么多玩家相助,讨伐董卓地大事前景一片光明,断然没有失败的道理。
这样地心态之下,袁绍自然不会对凤翔城在战役中的选择有太多关注,“不就一个异人领主吗,助我等共襄义举的异人领主何其多也,多一个少一个又有什么关系?”
这番话,便是袁绍在对孔融和曹操的书信中的大意,他回信的时候凤翔仍只是一级城市,不过即使后来他得知凤翔已经升级为二级城市时,也没有太多的感觉。
曹操也是知兵之人,对于凤翔在讨伐黄巾战役中的表现十分欣赏。普通的领主部队完全无法与凤翔地精锐之师相提并论!在得到袁绍的回信后,曹操亲自来到凤翔面见阿牛,除了对袁绍身为盟主的“不作为”表示不满之外,还以个人名义邀请凤翔参战。
曹操现在的势力还不大,且在陈留招兵时散尽家财,压根没有多少油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牛主动许诺免费让赵云到曹操帐下效力。当曹操知道赵云便是在黄巾战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