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捧着自己的心给大家做每一期节目的。正是有了这颗心,我们年轻的编导才会迅速成长,我们才会在一个又一个危急现场从不退缩,从容应对。
2009年12月27日是《法治进行时》开播十周年的日子。最先提醒我们的是一位叫邓斌的观众。从《法治进行时》开播第一年开始,邓斌老人已经连续九年在12月27日左右登门祝贺我们。第一年,老人送来一块匾:祝愿法治进行时越办越好!第二年,老人又带着孩子来到电视台,送给我们一幅他自己画的水墨画——清丽的荷花尖上飞舞着一只蜻蜓,旁边一行隽秀小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第三年老人再来时,我们组里去接的记者越来越多了,因为老人说眼睛花了,所以写的字越来越大,画的画也是越来越大。去年的时候;邓斌老人说2009年12月27日是《法治进行时》开播十周年的日子,到时候要写一幅更大的字,画一幅更大的画。
同样提醒我们开播十周年的还有北京市委政法委、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的领导。2008年12月18日,《法治进行时》所在的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第一家迁入北京电视台新台址。九天之后,很多领导来到《法治进行时》的办公室,祝贺我们的乔迁之喜。当时,领导们送给了我们一支史上最牛的话筒。为什么说是史上最牛的话筒?因为这支话筒体积巨大,仰天矗立,从远处看就像一座*的炮台。领导们说:徐滔,2009年《法治进行时》开播十周年,我们要送一支更大的话筒!现在这支话筒摆放在我们《法治进行时》办公室最明显的位置。
每次从这个巨大的话筒边走过时,我都会放慢脚步,想起《法治进行时》开播时我们经费紧张,前半年的工资是政法委发的;会想起市委宣传部领导特批给《法治进行时》更好的播出时间;会想起亲爱的北京电视台领导给予《法治进行时》和我本人的那么多荣誉,特别是当时我的主管领导张松华对我的支持。可以说,没有十年来这么多春风化雨般的政策扶持,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同样忘不了北京市公、检、法、司各部门的鼎力相助,他们不但用敬业、忘我的工作激励了我们,更用无私的忠诚告诉所有人:捍卫京城、守卫京城的平安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
正是太多的关心、祝福让我们从忙碌的工作中抬起头来,计划给《法治进行时》庆祝十岁的生日。照例应该是出一本书,书中要纪录《法治进行时》十年的坚实足迹,纪录《法治进行时》十年的经典瞬间,同样要纪录我们《法治进行时》七十余位年轻记者的成长故事。从栏目开播到现在,我已经为组里的18位记者主婚,有一段时间因为婚礼太集中,我经常把新娘的名字记错。而每次耳边响起《婚礼进行曲》的圣洁旋律,看到我们组的年轻记者和爱人甜蜜走来时,全场肯定有三个人在找纸巾,有两位是他们双方的妈妈,另一位就是我。这本书肯定还要写从开播到现在《法治进行时》大家庭中出生的8个小宝宝,还有两个很快就要出生。哈,这些小宝宝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时,我就认识他们,他们可真是看着我长大的。而我想,我对所有年轻记者最大的帮助还不只是让他们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可以娶妻生子,更是帮助他们懂得了敬业就是快乐!
就在我积极筹划这本书的时候,有一天,我们栏目组最年轻的一位记者找到了我,她说:“徐老师,我觉得您还是应该写写咱们采访的典型案例,这对大家的帮助可比写咱们的成长故事帮助大,你想啊,成长故事可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而咱们采访的那些经典案件却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启迪每个人。”的确,电视报道篇幅有限,许多案例我们仅仅报道了过程和结果,可是最能触动大家的并不是案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而是涉案人物的命运。这些人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有着怎样的痛苦与彷徨?他们如何看待自己所做的一切?还有,如何能让更多的人远离犯罪的侵害?我想,这样一本书才会让观众和读者有所收获、有所启迪,这是开播十年的《法治进行时》最想得到的礼物。
于是,我很快选定了我们栏目报道过的十二个案例,但真正动起笔来,才理解文字记者的艰难,比如有的案例年代久远,案发时间侦查员也说不清楚,在做电视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虚着说,而落实到文字,不能通篇都是“那时候”吧,所以只能重新了解情况。在一年多的写作过程中,我们组的很多编辑、记者都成了我的资料员,有的时候他们真的被我问烦了,但考虑到这是我的处女作,可爱的同事们只能再去认真地核实。
还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为我的这本书付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