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第2/4 页)
早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昏城的水路十分发达,通往四面八方,以前水上来来往往繁忙的景象而今已经消失不见,河岸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货船、商船。
昏城的百姓没有想到,北夏会一败涂地。苏州城才守了仅仅几天的时间便被敌人攻破。一时间,他们逃也来不及。
为了逃命,百姓们纷纷聚集河岸那边,想登船往北游去,奈何人多船少,在码头便起了争执。他们争先恐后地上船,有的不服气甚至当场打起来,哄闹越来越大,最后竟无法阻止,百姓分成两方,为了逃命的机会而大打出手。
最终一艘满载的船,因为人实在太多,才没行驶多久,在河中心便翻沉了,许许多多的人散落在河面上,有的奋力往岸边游,有的则在水中拼命地挣扎,形容要多惨烈就有多惨烈。
这场争闹停止过后,便是死一般的消沉和寂静。仿佛他们已经求生无路,只能在这座围城里等死。
苏州的难民逃到昏城城外时,遇到了当初同样的问题。昏城的太守因为太过害怕而拒不开城门。彼时那太守也怕难民像南瑱敌人一样强行攻城,便站在城楼上喊话,道是如今敌军压境,他们自身难保,不妨大家各自散去生死有命云云。
刘刖和白玉等人站在难民的最前端。刘刖是个斯文人,不会舞刀弄枪,但是当初叶宋为了让他能够自保,在叶青派人送来的武器中挑了一把趁手的机弩给他随身携带,他也用那机弩杀过不少敌人,但是一次都没杀过北夏的同胞。
而今刘刖二话不说,抬起机弩扣动板弦,以出其不意的速度,在那太守根本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咻地一下,一支箭便往城楼上射了出去。那太守本还在说些满口道德的虚伪话,怎想突然一支箭穿胸,他只瞪了瞪眼珠子,人就从城楼上栽了下来。
城楼下的百姓立刻引起了很大的哄动。
刘刖对白玉使了一个眼神,白玉会意,施展轻功,顺着城墙飞爬上去,处理掉企图反抗的官兵,但大多数都主动缴械投降,他们在白玉的命令下下城楼去打开了城门。
外面的百姓一涌而入。
英姑娘和包子站在城门一边,和为数不多的北夏将士一起安抚着难民入城。忽然,一阵风从城门外吹拂了过来,包子的鼻子动了动,向人群中望去。
英姑娘知道他的嗅觉不可小觑,便问:“你闻到了什么?”
包子不确定道:“血腥气。”
英姑娘道:“这里人这么多,或多或少有受伤,血腥气很正常,我偶尔也有闻到。”
包子定定地盯着外面,外面等待进城的百姓们越来越少,道:“还有熟悉的气味。”
英姑娘顺着他的方向看去,问:“还有什么熟悉的气味?”
稀稀疏疏的百姓从身边经过,当包子看见百姓缓缓往前移动的缝隙间,终于迎上一抹血迹斑斑的银冷色盔甲映入眼帘的时候,包子的眼睛都亮了,高兴得快要跳起来。
显然英姑娘也看见了,激动地抓住包子的手臂。
最后一个百姓也进城了,昏城的城门却迟迟没有关闭。因为走在那最后面的人,怀中抱着一个女子,似历经千难万险才得以回来,不可谓不狼狈。
刘刖、白玉、英姑娘和包子,以及在这场劫难之中幸存下来的北夏战士,那一刻都有些热泪盈眶的冲动。他们寂静地等待着,苏静抱着叶宋一步步归来。
这是这么多天以来,第一件值得喜悦的事情。
苏静浑身上下血污遍布,脸颊上也有干了凝固的血滴,他头发没有往日扎成发髻时的慵懒,也没有战场上时高高束起的精神,而是凌乱地披散在肩膀上,鬓间几缕发不知是被汗水还是被鲜血凝结在了一起,
英姑娘已经先忍不住,抬手咬着手背哭了出来。她不知道苏静怀中的叶宋是个情况,迈出步伐便冲了出去,大声道:“苏哥哥,你们总算是回来了!叶姐姐、叶姐姐她为什么会这样……”
苏静眼眸动了动,视线落在英姑娘的身上,语气平静:“她没事,只是睡着了而已。”
英姑娘想说他在骗人。她是大夫,只要一看叶宋的脸色就知道,她不仅仅是睡着了那么简单。她焦急地就想要为叶宋把脉,不想却被苏静及时撤开。英姑娘眨巴了下眼,眼泪还挂在眼梢,不明所以地看着苏静。
苏静道:“让她多睡一会儿吧,等醒来了之后,可有的她累的。你不要打扰她。”
“可是……”
白玉过来,及时把英姑娘拉住,道:“大将军能和二小姐一同回来,真是太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