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1/4 页)
因为席尔瓦诱敌深入,大踏步后撤,死守巨木堡,令中央郡生灵涂炭,经济遭受极大的破坏。
为了保证国家的持续发展能力,支撑今后的新一轮军事扩张,丹西不能不死保闪特这个经济资源、人口资源基地。
如果让人破坏了闪特的经济繁荣区,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仅这场大战的军需供应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即便最后打赢战争,剩下的也只是一片瓦砾,没有十几二十年工夫,休想恢复元气。
这也就是为什么丹西要亲率猛虎军团主力出征,于大荒原上与戈勃特对垒,御敌于国门之外。
在大荒原这种人烟稀少的地方开战,无论打成什么样,都不会对后方造成什么影响。
按丹西的设想,以破蛮冈为中心建立的营垒,是第一道防线。而卡住三条要道的军事枢纽固原堡,则为整个防御体系再加一道保险。
这两处都囤积重兵,坚不出战,严密把守。
在破蛮冈一线,因为丹西和安多里尔的谨慎用兵,戈勃特除了硬拼就是乾耗,没有其他选择。
因破蛮冈军营的紧凑布防,蛮族联军仍可以绕过这里,直击固原堡。
不过,如果发生这样的形势,丹西是求之不得。
固原堡的坚城比起破蛮冈的营垒不知道坚固多少倍,蛮族联军又缺乏攻城器材,乌姆遭受上次被赤拉维奇袭之苦,已经极其小心,加上丹西隔绝交通,不许出战的禁令,戈勃特即使不顾伤亡地使用人海战术,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攻占固原堡。
更为可怕的是,倘若戈勃特如此用兵,若不能在五天内攻克城池,则面临著破蛮冈猛虎军团主力翻身反扑,与乌姆守军前后夹击的困境。
到那时,前有坚城,后无退路,恐怕游牧联军将彻底被歼。
丹西的这一设计,从道理上讲是非常巧妙的。猛虎凭力量称王,雄鹰以灵活见长,各有千秋,谁胜谁负,关键在于扬己之长,攻敌之短。
丹西的兵力不足以完全抑制游牧联军的战略机动能力,战区离繁华腹地越远越好,故而他通过一线一点两道防线,将游牧骑兵的陆地机动空间锁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里,令对方的特长绝活无法施展。
这样一来,猛虎军团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僵持则恰好落入贝叶的算计,几乎无懈可击。
不过,看似十全十美的计画往往存在意想不到的漏洞。
丹西的以上战略设想建立在一个假设条件基础之上——游牧联军无法通过泪河水道冲进闪北腹地,直插猛虎自治领的心脏地带。
马背民族不谙水性、不善舟楫,非是特制船只无法通过狭长而流急的泪河,坐小皮筏子等若是找死。而泪河水情复杂,两边的阴风沼泽无法提供给养和停泊,更是增添了运兵的难度。若没有合适的向导以及知道造船秘诀的工匠,根本无法通行。
故而当安多里尔将叠瓦渡口码头付之一炬后,丹西等人以为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谁知道他们却恰恰漏算了戈勃特取长补短,走水道进入闪特北部的妙招。
叛将希莱茨基早年曾出任闪北巡航官,熟悉泪河航道,瞭解船只建造技术,他手下也有一些降军战士具备造船手艺。
经过数月的劳顿,游牧联军总共建造出上百条运兵船,运载量超过五万人马。
尽管主力部队仍留在破蛮冈一线稳住猛虎军团,这支部队人数不是太多,只能是一支偏师,但这支偏师却被戈勃特寄予厚望,作为决定最终战局的力量。
兵力不足,是实行精兵主义的丹西在整个卫国大战中都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
为了保卫闪特经济富庶地区,猛虎军团的战争动员几乎达到了极限,几乎全部兵力都被摆到了国境线上,以期能在决战中击败对手。
这种军事布局造成的后果是,内部极其空虚,基本上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前线失利就等于全盘皆输。
丹西和他的盟友狄龙,都在进行这种极端冒险的军事行动,因而又被一些大陆上的军事研究员称为“两个走钢丝的疯子”。
根据戈勃特在原闪特领地布下的眼线回报,猛虎自治领的兵力已经枯竭到这样一种程度,闪北郡首府科鲁那城总共只有不到一千人的防卫部队。
偌大一座城市,这点人马,除了搞搞治安,等同于不设防。沃原郡军事总长库巴手里,总共只有五千人可以调遣。
战争的要诀,就在于在对手最虚弱的要害部位实施严厉打击。这一点,戈勃特确实做得相当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