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这一天的采访结束后,柳溪村的村民们趁他们不注意,往采访车上搬了好几筐莴笋,非要他们带回去给电视台的同事。
岑宇桐和张超百般拒绝,连宣-传纪律都抬出来说了,可柳承德却黑了脸:“小岑记者,这都是我们自家地里种的,你就像我闺女似的,哪有给闺女送点自家地里的收成,还要讲纪律的?你再这么着,我老柳可生气了啊!”
无奈之下,只得收了。不过岑宇桐却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往老柳的口袋里放了两百块钱,此是另话不提。
带着一车的莴笋香,岑宇桐一行回到海城电视台。老人家的笑脸与那香香的莴笋,刺激着她的创作欲-望,很快地,在《海城大小事》出了一条追踪报道之后,她又回到中银大厦的办公室,开始构思《时事》深度报道稿的写作。
先在编辑室里听采访的同期声,将能用的采访一句一句地记到本子上。采访的村民里,有几个语言特别朴实又出彩的,令她重看带子时,依然忍不住地微笑。还有那几个生动的会说话的镜头,也一定要用到节目里去……
她在这里腾腾地发散着工作热情,这层楼另一角落的办公室里,夏沐声照例是打开了电视,收看《海城大小事》播报的此事进展。
岑宇桐的追踪报道,排在整档节目的头条播出。
当她那张素雅的小脸出现在屏幕上,他满意地笑了笑,这姑娘,别人做口播都是憋了一身的力唯恐鼓动性不足,可她却是放松的,像是和你聊天似的调调,相当有亲和力。
她的追踪之后,则是刘刃那边为主做的爱心义卖方面的新闻。看得出来,刘刃也下了挺大的工夫在做线下的动作,莴笋的销量顺利打开了。
新闻上,一位超市的负责人说:“莴笋早上七点多钟就摆上来了,卖得很好,买一二十斤的都有。你看,又来了,一车车上来,送了三车了。我们在这边下了班,我们自己也要买回去吃,新鲜,这个便宜。”
而另一位普通市民则说:“买回去给我家里人,这种莴笋这么便宜还新鲜,大家都参与吧,又实惠又能献爱心,力所能及的事大家都应该做一点。”
夏沐声耐着性子看完了相关的报道。说“耐着性子”,完全是因为他是专业人士,这些报道都在他的可预见范围内。做为新闻事件,有新进展自然是不错,但是作为报道方式来看,了无新意。
他回到电脑前,屏幕上是一份新栏目的策划书。海城电视台上星指日可待,他想要买下一个时段做新栏目,并且这栏目须得在全国范围都打得响。从策划到招商,都相当烧脑,熬了许久,也只是大概一个轮廓出来而已。
实在做不下去了,他一推键盘,打开办公室门,想到走廊里透个气、稍微活动一下。
走廊的那头是编辑室,还亮着灯。是谁呢?他信步走过去,不用走得很近,就听到里面传出来的同期声的声音:“去年这个时候,这个菜可以卖一块到一块二之间,我这个整体面积这么大,就算是八毛,人家批一块,我就批八毛,我照样有钱赚。”
哦,又是她。
夏沐声没有打扰她,远远地站了一会,转身下楼。
第五十六章 潜不?
岑宇桐全然没有注意到夏沐声的存在,她的全部精力都在片子上。稿子还没有最后落到纸上,采访和画面已经经过了她两三层的挑选,铺在画面编辑软件的视音频轨道上。
一边是要多看两遍,写稿时更有想法;另一方面,也是熟悉画面编辑软件的意思,要把这些全学会了,就可以自己编片,用不着老是麻烦剪片师了。
我岑宇桐,可是全能型选手,嗯哼~
太过投入,身后敲门框的声音响了三五下,她还没反应过来,直到夏沐声一屁股坐到她身边,她才“啊”地一下警醒:“嗷……吓死我了!”她拍了拍胸口道:“你这人怎么神出鬼没的,”
夏沐声似笑非笑地,说道:“你就这么和老板说话的?没大没小。”
岑宇桐心悸未退:“你还说,你真的吓到我了!”
“倒看不出你胆子有这么小。”
“那得看是什么东西出来吓人!”
夏沐声说:“原来我有这么吓人……过来我办公室一下。”
夏沐声让自己去他办公室?岑宇桐惊魂未定,又吓了一跳,喃喃地道:“哦……有事么?”她开头那两句回嘴得快,全靠本能。但现在已经平静下来,便也恢复了一向的客气。并且,她不觉得有去夏沐声办公室的必要,有什么事,不能在这里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