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3 页)
了,磨得两手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
第二、用词要富于变化,避免重复累赘。
鲁迅《药》: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第三、用词要新鲜,不要陈旧老套,要出新。
(1)不和古人重复。(和书法相反)
(2)不和同代人重复。(别人)
(3)不和自己以前的作品重复。
既:字字前人有,句句前人无。 。 想看书来
第七章·练词与造句(2)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二、造句
1。造句要通顺
第一、句子成分要完整,不可缺少必要的成分。
第二、相关的词语要搭配得当。
第三、虚词使用要恰当。
第四、事理要合乎逻辑。
2。造句要简练
第一、尽量使句子简短、清楚、不罗嗦、不说废话。
第二、运用必要的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得精辟。
3。造句要生动
第一、句式要富于变化。象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第二、使用多种修辞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鲁迅在《药》中的一段: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多阅读中外名著,从中学习优秀语言。要不断地练习写作,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要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使每一个句子都完全准确,生动形象。从而写出好文章。
八、文章的修改
文章写好之后,还要进行修改。读一读,看一看。文章是不是通顺,用词是不是准确,语言是不是生动。文字是不是简练,修改主要在这几方面进行。
一、修改的内容
(1)思想内容方面:看一看文章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主题是不是鲜明,观点和材料是不是统一,表达的感情是不是健康、真实。
(2)篇章结构方面: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楚,有无前后矛盾,罗嗦重复,不合逻辑的现象。
(3)语言文字方面:用词是否得当,文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有没有脱落或用错。
(4)书写方面:字迹是否清楚,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正确。
二、文章修改的基本方法
1。小修小改
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查文章中语言文字方面的毛病,如错字漏字,用词不当,标点脱漏以及句子的语病等。小修小改的文章,最好是片段练习、随感、日记等。
如彭城奔牛诗《心月》中的一节:
我爱你
月光里
化做云雾蒸腾去
你是明月
我是云
生生世世
在一起
原来是“我爱你,日光里”,因为日光与月亮扯不到一块,所以,后来改为“我爱你,月光里”。这样与后面的“化做云雾蒸腾去,你是明月,我是云,生生世世在一起。”读起来,连贯了,内容也统一了。
2。大修大改
大修大改一般侧重于内容是否合理,表达是否充分,或结构安排和取材等方面。
3。精修细改
精修细改,是对文章的字句进行锤炼。古人说:“文字频改,工夫自出”,正如有人说“把语言放在纸的砧上,用心来锤炼它们”。总之,只有经过认真锤炼、精修细改,才能把文章写得准确、鲜明生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