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部分(第3/4 页)
任西突厥十姓可汗,加强对西突厥的控制,进而增加在中亚的话语权。同年,中亚乌浒河沿岸的护密国的国王罗真檀前往帝国首都长安朝见唐玄宗,被唐玄宗授予左武卫将军。
就在大唐政府力图称霸中亚之时,吐蕃也不甘示弱,在吐蕃的支持下,位于印度北部的朅师国进攻小勃律,切断小勃律的运输通道。与大唐保持亲密关系的吐火罗也深感吐蕃的威胁,于是派出使者,向大唐皇帝唐玄宗汇报情况,请求唐帝国出兵,击破朅师国。
唐玄宗将击破朅师国的任务,交给了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
此时高仙芝的声名威震中亚,接到唐玄宗的诏令后,他于天宝八载十一月出兵,到次年二月抵达小勃律,这次进军小勃律,沿途非常顺利,在小勃律以及吐火罗国的支持配合下,朅师国哪里是唐军的对手呢?很快便被唐军所击破,高仙芝俘虏了朅师国的国王勃特没,并且另立其兄素迦为新的国王,将朅师国师置于大唐帝国的控制之下。
一连串的胜利,使得高仙芝俨然成为唐军在中亚的一面旗帜,这又激发起他的野心。
在中亚锡尔河流域,有一个国家称为石国(约在中亚名城塔什干一带),正好位于拔汗那王国的西部,由于大唐曾经出兵援救拔汗那王国,所以拔汗那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在击平突骑施的战役中,还出兵协助过大唐。此时的石国随时都面临可能遭到大唐军事力量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石国决定与高仙芝和谈。
高仙芝答应石国的要求,与石国达成和平条约。然而,高仙芝却将这纸和约当作一个偷袭石国的一个绝佳机会。
天宝九年十二月,高仙芝悍然发动对石国的入侵。
当时大唐已经控制了石国东部的西突厥以及拔汗那,所以这次入侵非常突然,石国本来就是中亚的一个小国,军事力量并不十分强大,在与高仙芝签定和平条约之后,石国的戒备更加脆弱,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石国的覆亡是必然的。高仙芝仅用短短几天的时间,便攻克石国的都城,石国的国王以及他的军队全部被唐军所俘虏,高仙芝将石国的战俘押解回国。
就是在这场战争中,高仙芝干了两件坏事。
第一件,高仙芝下令屠城,将石国的老弱人口全部屠杀,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大唐之所以能在中亚诸国有很强的影响力,除了其军事力量之外,还在于它高举道义的旗帜,这次屠杀事件无疑使大唐的形象一落千丈。
第二件,高仙芝大肆掠夺石国的财富。高仙芝固然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贪婪。他一个人就掠夺了多少宝物呢?有十几斛的宝石、五、六匹骆驼所驮的黄金、宝玉,以及大量的名马。中亚是盛产名马的地方,汉代大宛的汗血马便是产于此,高仙芝将最好的良马也当作自己的战利品夺走了。
高仙芝发动这场战争,完全不是考虑国家的利益,纯粹就是为了中饱私囊,这次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却为未来的怛逻斯会战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此时的中亚,一股反唐的强大势力结合起来了。
在石国灭亡之后,有一位王子侥幸逃脱,他奔走于中亚各国,控诉高仙芝的暴行,将其罪行总结为“欺诱贪暴”,共三条罪行:第一条,大国没有道义,公然撕毁条约,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条,屠杀老弱无辜;第三条,抢掠石国的财富。
中亚诸国对高仙芝的暴行深恶痛绝,结成反唐联合战线,但是这些中亚小国大多没有很强的军事力量,怎么办呢?只能借助于大食帝国的力量。
就在高仙芝入侵石国的这一年(750年),大食帝国政局出现巨变,阿巴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帝国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阿巴期王朝的旗帜与衣着都是黑色,所以在中国史书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黑衣大食”,这是一个强大的帝国。
中亚反唐诸国的打算是,联合黑衣大食的力量,向东进攻大唐的安西四镇。
高仙芝得知了这个计划,他准备先下手为强。当时黑衣大食的主力军,主要集中于伊拉克的两河流域,东部的力量相对比较弱,对于喜欢冒险的高仙芝而言,先下手为强、采取果断的主动突击,是击败黑衣大食以及中亚反唐势力的最佳时机。
然而,高仙芝却有一个不利的条件,就是他的兵力不足,安西驻扎的唐军人数大约只有两万五千人左右,虽然这支军队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而且也有很多富于才华的将领,但是要与西方强大的黑衣大食帝国的军队相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