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星儿有些不解地问。
“因为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北京打了一场比赛。”
春生顿了顿接着说:
“我爸的一个同学说,美国队有一个叫‘甘普’的家伙,球路很怪,好多中国运动员都不是他的对手,我要好好练球,争取打败他!”
春生挥舞着手中的球拍。
“噢,是吗?”
星儿睁大好看的眼睛。
“我爸同学是随队翻译,我妈听我爸说的,我听我妈说的……,哦,对了,好象美国人很爱吃糖……大白兔奶糖……呵呵……”
春生对星儿解释着。
“甘……甘……甘薯?”
星儿不解其名。
“不!是‘甘普!’”
春生坚决地纠正道。
两人继续谈论着什么……
宋春生的画外音:
“你能想象吗?我曾那样地奔跑……”
(注: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又史称为“以小球推动大球”。)
5188号
○外景 白天 学校操场
和煦的阳光。
人头攒动,人声嘈杂。
欢快的《运动员进行曲》飘荡在操场上。
各种颜色的旗子迎风飘动……
高音喇叭在响着:
“……请到报名处点名,请到报名处点名……”
学生们排着队坐在跑道一侧……
学校在开运动会。
起跑处。
“嘟嘟——”
随着短促而清脆的哨声,跑道一头一个戴着顶白色帽子的人向前方举起了小红旗……
远处,终点处。
另一个戴着顶白色帽子的人也举起了小红旗,并回以哨声……
终点处。
有两人忙着拉起一根细绳。
春生和几名学生或蹲或站,正准备起跑。
起跑处,跑道旁边站着一位身穿蓝色运动衣的体育教师。
他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带绳子的哨子,拿着发令枪的右手高高地举在空中。
“各就各位,预备——”
“砰——!”
枪声响起,空中飘荡起一缕清烟……
运动员快速地奔跑着……
四周的学生们在喊:
“加油啊!加油!……加油!”
星儿也在喊着:
“快!……快!……快!……快跑!……快跑!……再快点儿!”
那个口吃的胖男孩儿也不甘示弱:
“加……加……加醋!”
高音喇叭在响着:
“……加油!加油!……”
春生一开始起跑并不占先,但中途跑很快超出、领先,只是姿势很是奇特,屁股后坐。
最后,春生第一个冲过终点,撞线……
高音喇叭里在说着什么:
“……宋春生同学打破了校纪录!……打破了校纪录!……”
声音渐弱。
宋春生的画外音:
“听收音机里说,在西德慕尼黑的什么运动会上,巴勒斯坦人绑架杀害了以色列人,也就是犹太人……”
(注:1972年9月5日,西德慕尼黑奥运会上,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8人绑架杀害了9名以色列运动员和2名官员。被称为奥运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外景 白天 一体育场内
“砰——!”
发令枪的声音再次响起,一缕清烟飘散开。
比赛开始了。
场内坐满了学生和老师,叫喊声震耳欲聋。
看台上,星儿在喊着:
“加油!春生!……”
那胖男孩儿仍有些口吃:
“加……加油!好……好……好蛋!”
高音喇叭里在喊着:
“……有望打破市纪录!……加油!”……
春生穿着件红色的运动衣,在跑道上高速地跑着,姿势仍是那么奇特,屁股后坐。
春生率先冲过终点,撞线。(高速摄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