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歧,协作不力,转胜为败。最大的关键是日军占了腊戍,切断远征军的后方,大部随英军向西撤。这就发生了兵败野人山那一场惨剧。缅甸野人山原称克钦山,在邻近印度边界的西北,实是千里无人原始森林。远征军进山后,粮缺弹尽,饥寒交迫,另加毒瘴猛兽,士兵大量死亡。浩浩荡荡的十万远征军,在交战转移中折损六万。其中曾率领打嬴两次大捷的两名师长,载安澜殉国,齐学启被捕。又于载安澜死后,下属带骨灰归国。政府曾为他举葬礼,各界名流均往吊唁,连那时身处延安的毛泽东都曾送挽联致哀。但被捕的齐学启则遭日军囚仰光。有关他的不幸,曾说及汪精卫派人往劝降,但他不为所动,至1945年3月13日死狱中。
根据史家记述,当年只部份远征军,如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成功撤回中国云南,又后路被切的其它部队则通过胡康河谷进入印度,主要有新编38师,合约三万,留在印度。其后在那里接受美国将军史迪威重编集训,配备新式装备,又其后中国再通过空运又遣三万士兵,加大这支队伍。直到1943年年底时,中、英、美三国决定要反攻缅甸,才又投入战斗。所以,从1942年5月以后,至1944年1月左右,日军不但全占缅甸,而且占有了东南亚。那时滇缅公路基本半被日占。又1944年反攻虽开始,前后战斗一年,至1945年1月,缅北才告克复,最后夺回腊戍。这样盟军才控制了北部,滇缅公路重获开通使用。亦可以这样说,中国所谓遣军保护滇缅公路,前后三年,然后成功。又那时候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已是节节败退,二次世界大战也近尾声。
因此,若然以此为据,所谓打通滇缅公路确保西南后方外援,完全仅是空谈。反而,在那阶段,倒是日军,为了确保其军力的优势,要与中国东北连接起来,从而发动最后一场八个月攻战,曾使中国境内国军出现大挫败。由1944年4月至12月底,日军自北向南斜下至贵州,败国军于河南、湖南、部份福建、广东、广西、部份贵州,最后把交通线贯连接通缅甸。这一仗国军折兵达五十万。
至于盟军在缅甸的反攻战争,约起于1944年1月,盟军分三路进军。美军从东南亚推进,英军从印度入,中国自云南下。这回,中国方面由何应钦担当总司令,后改由卫立煌替代,发兵达十六万人。共节制两大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由宋希濂率领,第二十集团军由霍揆彰率领,共十四个师。另外还有六万兵由印度随英军入。战斗达一年才收复了缅甸北部。至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部队才与中国远征部队在中缅边界芒友第一次会师。3月,挥军南下收复腊戍。这才真正把滇缅公路在两国间再打通。其后,远征军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终止。
与此同时,日军因在菲律宾的失败,从而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盟军在缅甸的战事全部结束。这一役反攻,历时一年半,合共歼灭日军四万八千余人。
又据战后发布材料,中国的远征军,前后发兵两次,共计合三十万。战斗伤亡总数六万多人,另五万多人撤退中失纵,因此,损员达十多万。又盟军亦死二万人。
另外,中国远征军于战事完结后曾全部返云南。近世常传国军有残部留缅甸,在金三角地带种卖毒品维生。其实,那些国军余部,是大陆解放时,由湖南经云南退往缅甸。原是第八军长李弥所率部队。曾于1948年改编为第十三兵团,又1950年战败后由云南入缅甸。至1954年底,李弥残部多数陆续撤往台湾。但有一部份继续留下。 。。
第4章,第3节:西南西北,国共后方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4章,第3节:西南西北,国共后方
第4章,第3节:
西南西北,国共后方
中国抗日期间,有两个大后方。一在四川重庆,一在陕西延安。这正如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也是分为两个。一个叫作正面(中日)战场,另一叫作游击(敌后)战场。并分别由重庆国民政府,或是延安*中央指挥。重庆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的迁都,基本由国民党操纵,并以蒋介石为领导;延安*中央是瑞金政府的西移,是以毛泽东为核心。因此,在重庆后方是,以依循孙中山倡导的三*义作为其施政纲领,总体地说,是欲把中国带进一个资本主义体制的社会。而又另一方面,在延安后方是,共产党以遵从马列主义为主导试图走社会改革道路,企望使中国成为一个实行共产主义的国家。所以,两者迥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