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真相很简单(第1/2 页)
杨廷和就是这样,劝说皇太后张氏,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年底刚刚14岁,又没有什么见识,也没有人指导,我控制朝廷,太后控制后宫,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张太后虽然野心勃勃,但是能力并不足,加上这些年和儿子皇帝朱厚照的关系并不好,主要还是因为张太后的两个弟弟。
大明王朝的继承人就这样形成了,明知道自己的儿子皇帝朱厚照去世了,这个女人并没有多少伤心,反而因为自己能够掌控权力,愚蠢的居然笑了。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聪明人,有些人自以为自己聪明,把别人当作傻子,杨廷和和张太后就是这样的人。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张太后要求杨廷和,将自己的“懿旨”改为“圣旨”,一个能力不足的女人,居然自称皇帝的朕。说是愚蠢也不为过,主要是小门小户,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也没有读过什么历史,毕竟文化程度不高。
一个女人有一个宠爱自己的丈夫,又有自己唯一的一个儿子,多年来有丈夫和儿子为自己遮风挡雨,从来就没有面对过这个残酷的世界。
英宗时期的张太后和孙太后控制朝政,那是因为人家有这样的能力,愚蠢的张太后,压根就没有自知之明,反而觉得自己也能够做到,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我上我也行。
张太后一直就不明白一个道理,杨廷和当然一定要弄死自己的儿子朱厚照,面对这样的要求,在权力面前,亲情算什么?儿子又算什么?
弥留之际的朱厚照已经想到这一点了,自从土木堡之后,军队的权利已经落入文官的兵部尚书,还有地方的悬浮手中,皇帝已经失去了军队权力的控制。正德皇帝完全是迫不得已,只能利用太监,试图夺取文官手中的军队权利,文官集团得到了权利,又怎么会轻易地放弃?自然是强烈的反对,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对权力的稳固,这就像营养一样,在不断地促进文官集团成长。
张太后虽然也对刘谨不满意,认为这就是一个太监胡捣乱,实际上呢?这是皇帝朱厚照的行动,打击了文官的贪污腐败,彻底得罪了文官集团,整顿军队的行动,又引发了武将的不满,皇帝还喜欢在外面跑,等同于夺取军队的权利,文官集团又怎么可能放过朱厚照?
皇帝朱厚照也意识到,只要自己不想当傀儡,就必须拿到军队的权利,想要夺取文官手中的权利,太监是没有办法的,就扶持下层武将,这样皇帝才能够亲自掌控军队。
文官集团也终于明白了,皇帝要的是军队权利,皇帝朱厚照的操作,跑出京城,来到前线,太监古大用代替巡关御史。自己当大将军统领军队,打仗就是为了掌握军队的权利,对外战争的胜利,完全就是对权力的一种稳固。
文官集团已经看明白了,既然皇帝朱厚照你这样搞,那我们就准备弄死你,但是朱厚照非常聪明,我选择认干儿子,没钱我就开办皇家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养活军队,我压根就不依靠你们文官。
文官集团本身就是读书人,自然要对皇帝的所作所为展开诬蔑,你打蒙古人,我们就说你失败了,虽然我们不能明着说,但是我们可以歪着嘴说,你皇帝身强力壮,我们可以说你从小体弱多病,反正记载的笔放在我们手里,还想得到一个好名声不成?
张太后永远没有明白女人之间的斗争,会涉及到政治权利的斗争。自己的儿子朱厚照,只有下皇后曾经怀孕小产,然后就再也没有了孩子,这就是李荣干的,李荣被宁王收买了,而且又跟江南士绅不清不楚,跟集团关系非常好。
皇帝朱厚照发现的太晚了,也不知道是谁给了自己一碗断子绝孙汤,如果不是李荣自己记载的,恐怕历史就没有真相了。
皇帝钓鱼落水,本来就是后来补的笔记,皇帝游泳变成了再次落水,只有这样真真假假的记载,才能够够让人摸不着头脑,权力的斗争非常激烈,有些事情只是一个名义,实际上还是为了军队的权利。
杨廷和提前就有准备,兴献王的长子朱厚熜早就选定了这个人,看似合理合规的人选,实际上是早有预谋,张太后本来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人,被一个老谋深算的杨廷和忽悠,再加上两个弟弟的怂恿,这件事情就这样办成了。
杨廷和雷厉风行的举措,短短几天之内就完成了,顺利掌控了全局,操纵着整个大明的生杀大权,张太后居然选择了配合。
杨廷和为了让皇帝朱厚照,再也没有办法翻身,断了皇帝朱厚照的继承血脉,直接变成了兴献王一脉,你都没有后人了,还不是任由我怎么说,就算是后来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