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3/4 页)
“周局长这话差也,我侄儿从小没有受好管教,是有些狂妄,你既然让人把他教训了,就解气了吧,现在怎么也说起了我的儿子?”一个女声传了过来。
众人让开了一条路,从路中过来了陈壁。
周林在飞机上认识了陈壁,便行了一礼:“夫人这话差矣,强占别人的老婆,一句不合就指挥侍卫抢亲,这是人做的事吗?我现在在想,夫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侄子。”
陈壁的脸上,气得发白,她看着小林问:“我能领回先生的侍卫和我的侄儿吗?”
小林看了看周林,周林摊开双手,小林立即明白。
一声令下,那十几个人和那油头粉面被放了。
被放了后,那人高喊道:“姑姑!杀了那个人!”
周林嘲笑他说:“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
陈壁两眼冒火地看了周林一眼,转身离去。
那油头粉面急忙跟着后面,十几个侍卫也跟着去了。
在他们的身后,传来了陈壁的声音:“姑姑奈何不了他,他是一个不是日本人的日本人。”
周林听后,对小林说:“在这看小丑表演没意思,我们不如去宴宾楼喝酒,喝得舒服。”
周畅一看周林走了,便跟着周林身后走了。万一那油头粉面乘周林不在时候来整自己,那自己可不是周林。
所以,他拉着姨太太走了,边走边说:“我请客!”
一听周畅请客,小林和花间马上喊了声:“在门外等我,我去向将军请假。”
由于周林等人离场,一些不愿应付的人也随着周林离开了。
这一走,走了近六分之一的人,大厅显得空旷起来。
有侍卫向陈壁汇报此事,她也只能干生气。
她知道周林的底细,也知道她奈何不了周林,但这个怨却留在了心里。
周林率人离开的消息同样传到了山田、尾崎等人的耳朵,他们只是一笑,并且同意了小林和花间离开。
对于一个家有如此恶霸的子孙的家庭,他们是厌恶的。
出于需要,日本人需要汪精卫当傀儡。
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高看汪精卫一眼,在他们的眼中,周林比汪精卫更适合皇军。
在另一个屋子里,汪精卫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他将那个护卫喊了进来,详细的问了问情况。
那护卫如实地将外面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汪精卫,知道陈壁的侄儿是什么东西的汪精卫叹息道:“败事有余的家伙。”
第225章 任务
从宴宾楼吃饭回来的路上,周林竟然发现了杨坤在死信箱的外面站着抽烟,他站在那地有灯光,能让周林清楚的看到他。
周林马上停下了车,香君也发现了杨坤,但是她装作不认识的样子,坐在车上,眼睛看着来路。
周林下车去往了厕所,从杨坤边上两米处经过。
两人仿佛不认识,在周林进入了厕所后,杨坤便离开了。
周林从死信箱拿到了情报,没有回码头,而是去了暗室。
周林拿到的是一个小包,看了包里的东西,周林吃惊不小。
包里有两封信,分别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可不是简单的人。
一个叫高宗武,另一个叫陶希圣,这二人都是汪精卫的亲信。
对这两个人,周林可是十分耳熟。
高宗武,浙江乐清人。
早年留学日本,抗战前期进入外交领域,29岁担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职务,专门从事对日外交工作,是当时国民政府里最年轻的高级外交官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宗武接受了特殊任务,留在香港负责对日情报工作。
他在这段时间一度背离了老头子,为汪精卫卖国行径秘密奔走。
这次随汪精卫来上海,是参与“汪日密约“的谈判。
陶希圣,幼读诗书,9岁被在豫省任知县之父送入开封旅汴中学,续就学于武昌英文馆。1922年,陶自北**科毕业后任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1924年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同时在上海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学和政治学。1927年初,陶希圣应聘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中校教官,参加北伐革命军工作。
1937年抗争爆发后,陶挟笔从政,在武汉与周佛海创办“艺文研究会“,“希圣为文分析国际问题,以评论表明国民革命与抗战建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