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这不仅要求个人均衡协调地发展,更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中和谐的一分子,遵循社会的规则,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在社会分工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这些都是对于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个均衡协调发展的人,应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同吃饭讲究食品结构和平衡营养一样,不能总是吃偏食,这样营养就不会均衡,就容易出毛病。在摄入精神食粮的时候,道理也是一样的。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想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就需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视野和胸怀。这不仅需要学好课堂的书本知识,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摄取课外的知识、学养;一些知识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可能还要向身边的人学,向大自然学,甚至有些是在玩耍中学习;一些知识可能只有在社会课堂的实践中才能领悟到。同时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不仅要获取学习的能力,还要有动手、实践的能力,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等能力。多方面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是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在竞争的社会里,很多家长都认识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性,但相对地忽略了做人和品行的教育,甚至由于娇生惯养,而养成很多不良的作风和恶习。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说:“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益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然而可怕的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于是无论贫家还是富户,似乎很少有不娇惯的。更有甚者,由于在家中孩子是众星捧月的小皇帝,大人的娇惯使他们只会向别人索取,受不得半点委屈,在家里横行霸道惯了,到了社会上也有恃无恐。在大学校园里曾发生的一件恶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宿舍的几个男生在一个家境较好但极其缺乏教养的学生带领下,经常欺辱一个家境贫寒的学生,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其欺辱手段令人发指。这个被欺辱的学生不堪忍受,心理被严重扭曲,最后决定干掉欺辱他的同学。当他杀到最后一个同学时,他犹豫了,因为这个同学虽然也参与过欺辱他,但曾向他表示过歉意,而且还请他吃过一顿饭,于是他在丧失理性的瞬间还是记起了这个同学的好处,最终没有害他。区区十几块钱的一餐饭救了这个孩子一条命。这个事件曾经闹得沸沸扬扬、影响很大,像一声令人猛醒的警钟,它用这严酷的事实提醒我们,需要自省和反思教育中的很多问题。这个行凶的学生不懂得用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解决问题,而采用这种极端的手段,固然要受到法律无情的制裁,但难道其它人就没有责任吗?学生间的矛盾和积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学校的老师对此毫无觉察或不闻不问呢?如果被欺负的学生是你的孩子你会如此失职吗?而那几个以欺负弱者为快乐的大学生,他们从小受到的又是些什么教育?难道他们的死自己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而给予他们教育的老师、家长们又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社会需要和谐的人(2)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根独苗,经常是两代人呵护这么一个小皇帝,家里的百般娇宠,使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轻视甚至蔑视别人的感受和存在,只懂得无条件地接受别人的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甚至以强欺弱、霸道成性,最后成为21世纪的“高衙内”。形成这样的品性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们把自己的孩子推到了危险的边缘,从小不吃亏,总是欺辱别人,最终吃了一个灭顶之灾的大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2600年前,孔夫子就提出了“仁”的哲学概念,希望天下归仁、共享太平,什么是 “仁”?就是仁爱、善良。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马克思也曾说:“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能使这些理念从小根深蒂固地扎根在孩子们心里,使他们懂得同情弱者,识别善恶,文明礼让,明辨是非,才能远离那些噩梦般的惨剧,在使别人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幸福。
在我们的教育中,也经常谈到爱,从小我们就接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导,但有时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讲它显得有些空泛,因为找不到具体的对象和目标,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和体现这种爱,那么不如从爱你的父母,爱你身边的人做起。让孩子们从小从细微的事情中懂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