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赞助,而且威胁说:虽然分是这个年龄组的最高分,但还不到金奖的标准,得金奖需要99分以上才行,但如果你交了赞助费,对比赛组委会做出了贡献,就可以获得金奖。学生家长来征求我的意见,我首先被这些组织者的“高明”手腕镇住,把比赛搞成一手交钱一手颁奖的交易,而且安排得如此灵活机动,能进能退,可谓机关算尽。我对孩子家长说:你们已经交了那么高的报名费,对大赛尽了心,如果为此再多交一分钱,性质就变了,你这个奖就是买来的,即便是金奖也一文不值。后来,这个孩子得了银奖。我说,你在金奖空缺的情况下得的银奖,很光荣。
我还有个顺义地区的女学生,小学六年级时参加比赛,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组织者对家长说,你们少赞助一点就可以得第一名。孩子的家长很正直,坚决反对,结果她与另一个比她大五岁的孩子同获二等奖。在汇报音乐会上,那个大孩子演奏时错音很多,速度也不对,引起台下的选手喧哗起哄,而第一名竟然没敢上台演奏……事后才知道,那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在北京搞装修的老板,为了让女儿进北京的学校增加一个砝码,而赞助了很多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用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去买这种虚名,而这种与实际水平不相符的荣誉,非但不会使孩子感到光荣,反倒使他们蒙羞,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阴影。鲁迅曾说过:投机取巧或能胜利于一时,终难立足于世界。
据参加过形形色色艺术比赛的孩子讲,通常情况,比赛设在一个大课室里,只有两三个评委,除了一两个选手在一边等候,任何人不得入内,不要说指导教师,就是选手的家长也被拒之门外。这实在令人不解,其中到底有什么不能示人的秘密。比赛本应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过程,这种连公开亮相都不敢的暗箱操作,怎么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呢?尽管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并非尽善尽美,但是它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目共睹,它全程直播,选手的表现、评委的评判一目了然,而且允许观众质疑。对观众、选手反映强烈的问题,总导演马上将录像带调出来,请专家重新评审,直到给予他们口服心服的答复。所以,竞争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规则与秩序,只有健康的竞赛环境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发掘人才,也才会真正推动一项事业的发展。
不公正的竞赛,不仅会伤害很多无辜的孩子,而且这让孩子们如何看待他们心目中尊崇的老师、专家评委?—些道貌岸然的长者,至高无上的权威,陡然—变,成了弄虚作假的行家。这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也会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有权,不用费力地磨练真本事也可以得到荣誉,只要会拉关系、走路子,便可以得到一切。
据我知道有的比赛由于不公现象太严重了,终于激起了众怒,选手们强烈要求换评委,对原来的比赛结果重新审核,对得奖者重新甄别,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筛除了不够格的获奖者,却仍然不能弥补其中的遗憾,那些被排挤出比赛的水平较高的选手,成了这些评委的受害者。
除去比赛中不光彩的背后的交易,还有一些变相的交易却在不知不觉中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随着社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与日俱增,许多人深感知识不足,用业余时间充电,参加各种培训班,考研考博蔚然成风,这都是好学上进的表现。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正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努力学习的人才会不断地进步。然而,原本的好事,在经济大潮的作用下也有些变味。一些老总们由公家支付价格不菲的学费,不脱产地到一些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听几堂课,甚至让别人代听课、代做笔记,这样混个一年半载,毕业证书就到手了。甚至有些外地的学生,总共连二十天的课程都上不满,便开始写论文,真可谓人才“速成”。于是,高中生变成博士生,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尽管他们手里拿的是真文凭,但却又是地地道道的假学历。而那些摇身一变成为硕士、博士的人,等你与他谈上半个小时就会发现比以前没什么提高。有些朋友因为关系较近也不遮掩,振振有词地说:大家都在不断地提高,咱也不能太丢人,弄个学历意思意思,与时俱进嘛……作为朋友我劝他没事少凑热闹,少搓麻,有空多看看书、好好补习补习,争取名副其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过于心急的学习实在并不是学习,“百日通”、“速成科”只能欺骗热切的希望,绝不能从这些上得到真实的益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靠什么去竞争(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