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页)
去,以后可能无法念好的中学、大学,无法找到正常的工作,无法拥有美满的婚姻……
可是,手术被医生说的那么恐怖,她又不太敢去赌。一边是不做手术的话确定将来的人生会很艰难,一边是做手术的话有可能会治愈但也有可能比不做更凄惨。任是一个再有魄力的母亲,也很难为自己的孩子去做这样的选择。
谢克见她左右为难,也有些不忍,心想如果自己的手术刀能够不伤害其他脑组织直接切除错构瘤就好了。
等等!
谢克眼睛一亮,他想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射线!
谢克自己指尖的刀是肯定不能用的,虽然他刚才已经用它虚幻的形态切入这姑娘的脑内,指向了那个小小的组织。但这只有他自己的看得见,而且指尖刀在虚幻状态也无法进行切除的工作,最多只是能够让谢克感觉到它所经过的地方而已。
这对谢克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就好像自己拥有了感应三维物体内的结构一样。而这些,通过计算机和影像拍摄也能得出结果。最多他比别人对空间位置的理解更形象更深入一点罢了。
但是因为这个三维的定位,令谢克想到了现在新兴的一种技术,那就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将深度头盔固定在框架上,测量颅表的数十个特定点到中心的距离,模拟颅骨的三维图像,然后在三维坐标上显示出来。而放射治疗,现在除了x刀以外,还有一种伽马刀。伽马刀是使用钴作为放射源,经过准直器矫正后能够形成一束聚焦在半球形中心的高能射线,将射线一次性聚焦于病灶,这样病灶靶点以外的组织能够因为放射锐减而避免损害。
对于这个小姑娘来说,这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伽马刀的相关配套设备造价非常高昂,整个天海市只有解放大学附一院配备了这套治疗系统。想也知道,治疗费用也是相当之高的。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毕竟患者家属已经表明了再多钱她们也愿意出。最大的问题是立体定向的难度就在于精度。如果精度不能过关,再先进的设备都是浮云。
伽马刀的精度取决于图像资料的处理和可靠的机械精度。
在输出剂量方面,对定时器的重复性、连续性、精确性和开关状态,以及总剂量和各种准直器的输出剂量都需要定时测定。而在机械精度方面,对立体定向仪和它的适配器、机械射线中心的重合性、钴放射性衰变系数、201束射线汇聚后的分布形状以及滑动治疗床与头盔的扣合等,也都需要定期检测,才能确保机械精确。
那么问题就来了,剂量输出的精确还可以在术前调试,机械的精度却是需要长期的维护保养的。
谢克对附一院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这套东西进口过来也有好几年了,但只是摆着好看的,这也是天海最好医院的身份证明。但真正用它来治疗病人可以说一年十次都不一定有。
这样不常用的机器设备,先不说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如何,就说使用的人也是很有问题的。因为使用的少,使用者必然没有经验。用一次的代价就是数万数十万的花费,医院怎么可能会给医生机会去“练习”?
如此一来,无论是从机械角度来说,还是从人为角度来说,都无法保证伽马刀的精确度了。脑部手术的最高追求就是精确,只有精确才能避免伤害,避免术后的人活着却生不如死。
在脑外科,医生们信奉的一向是宁愿少切一点病灶部位,也要尽量保住好的地方。如果一个肿瘤和一块脑组织连在一起,从你的角度一刀下去没办法完全分割,那么宁愿留那么一点肿瘤组织在那里。成功的手术不在于全切或切除干净,而在于术后的恢复!
如果伽马刀不够精确,靶点的误差和偏移导致了不该被射线毁损的地方被毁损了,那就完全失去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的意义!这恐怕也是至今为止这种治疗方法还没有在国内普及起来的原因之一。
但是,别人做不到的精度控制,不代表谢克做不到。谢克的虚幻指刀可以精确地直达病灶部位。这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做到,甚至想象到的。
“除了药物治疗和开颅手术外,倒是还有一种方法。”谢克抿了抿嘴,跟那对母女说:“就是放射治疗。但是这种技术和设备目前我们医院的放射科是没有的。天海市只有解放大学附一院才有,你们得去那里才行。不过,即使是那里的医生,对于这项技术的掌握也十分有限,我建议你们去那里住院和手术,但是选择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