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2/4 页)
的,所以,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为什么太子丹要找荆轲刺杀嬴政,是因为个人恩怨还是由于国家仇恨呢。”
“自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变法,为秦国的富强打下了良好基础,并逐步向东扩展。经过由孝公至庄襄王六世百余年的苦心经营,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远胜于其他六国。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去,其年仅13岁的儿子嬴政继位为秦王,但当时的国政大权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同时也开始周密布署统一六国的战争。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军攻占韩国都城,俘虏韩王安,接着便把兵峰直指赵国,赵国灭亡之后,秦国兵临易水,威胁燕国。在燕国生死存亡之际,太子丹深知此时想通过正常渠道与秦国抗争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便想通过剑走偏锋来缓解燕国此时的压力,于是荆轲刺秦王这一段千古传奇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
“好了,同学们,和课文本身的历史背景就交代到这里,下面我们先请一位同学将这篇课文通读一下,其他同学们可以随着朗读的进度逐段逐字的看一下课文,看看有哪些不知道含义的词句,你就用铅笔在上面画一个圈,后面我们讲解的时候你就要重点听了,这样的话记忆就会更加深刻,事半功倍。”
虽然台下没有学生,但郁芸云面对那几排空座位的时候,就仿佛面前坐满了认真听讲的学生,再加上她抑扬顿挫的声音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这堂课的整体效果可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发挥超常的陆艺娴了。
若是刚才黄光权还觉得陆艺娴讲的不错,可是现在和郁芸云一比,心头便不由自主的冒出陆艺娴相差甚远的念头,而宗政和更是被甩到十万八千里之外,连影子都看不到了。(未完待续。。)
第143章 文章的精髓是人
黄光权深知,中学文言文教学历来困难重重,一是因为文言文历史久远、行文简练、典故众多,与现代汉语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别,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二是因为应试的需要,教师基本上是串讲到底,文言文学习给学生的印象便是枯燥的翻译、背诵、默写,学生完全被“牵着鼻子走”,他们的主体意识被冻结,不能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久而久之,兴趣荡然无存。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原本温暖平和朴素可亲的文言经典,似乎已变成冰冷的高阁之物,学生们不得不敬而远之,甚至惧而远之。三是很多功利的当代人认为,有那么多新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古老的文言文对我们有什么用,耳濡目染之下学生们渐渐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原动力。
所以,一名语文老师的功力究竟怎么样,最大的看点就是在文言文教学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郁芸云对这篇文章的掌握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她其他篇章的课基本已经可以不用听了,因为以她的水平毫无疑问可以轻松驾驭,无需更多的进行干预。
黄光权对郁芸云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他半抬起下巴,看着台上光彩照人的郁芸云,心里充满了感慨,以她刚刚大学毕业的年纪和心性,却对语文教学这一块研究这么透彻,对学生的心理把握如此准确,确实在新老师这个群体中不多见,即便是已经任教四五年的老师恐怕能比过她的也不多吧。
此时郁芸云已经结束了本次授课。正以探寻的目光看向黄光权。
台下听课的老师们都是老家伙了,大部分都是高一年级组各类文化课的组长、副组长,虽说各科教学内容上差距很大。但教学方法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想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上学的最终目的,考试分数得到相应的提高。从郁芸云讲课的情况来看,她的讲课模式创新而又新颖,不仅是学生了,就连非语文组的老师听了都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去一探究竟。
黄光权饶有兴致的问道:“小郁啊,你能否说说看,你在准备讲这篇课文前。是怎么思考的呢?说出来也可以让我们这帮老头子学习借鉴一下嘛,教学授课就是大家要经常在一起多交流多沟通,这样我们的整体教学水平才会上一个台阶。”
郁芸云微笑道:“谢谢主任给我这次展示的机会。不瞒您说,其实我从小就对和文字有关的一切事物很感兴趣。只要是书。我什么都看,我曾经在一个暑期内只看文言文,最后看的头晕眼花,讲话都变得之乎者也文绉绉起来。”
当台下听众露出善意微笑的时候,她顿了顿继续道:“自从我立下当老师这个志愿的时候,我就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