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第3/4 页)
就是罪人!”
一个个惶恐不已,刚才不是在封官吗?为啥一下子又扯到了世家、土地?
有些事情大家都明白,真要摆上台面,那就有些尴尬了。
袁绍一下子也被说懵了,他们袁家可没少占土地,原来还纳闷儿,为何祖宗之地的平舆封给了赵谦,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二叔袁逢这个上蔡侯,毕竟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啊。罢罢罢,看来自己是输了一局。
“大汉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此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赵云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自此以后,孝廉不再是升官途经。各地今后要把教谕落实下去,皇上等会拟旨,调惠乘为尚书,掌管教育事宜。”
“今后,州有州的教谕;郡有郡的教谕;县有县的教谕!”
“我们的印刷术,在整个星球上都是最先进的,我们的纸张也是最好的。你们掌握了文化,大肆奴役不懂文化的老百姓,亏心不亏心!”
“今后的官员,德行是考核的最主要标准之一。着尚书与廷尉交叉监督,没有德行的读书人,开革,到边疆去打战,去修路。”
“新的官员,将由学校的学生产生,考试谓之科举!”(未完待续。)
第六章收土地政令遭拒
赵云的这一手玩儿得太漂亮了,让曾经觉得袁家占了上风的袁绍颜面大失。
然而他却无话可说,不管怎么样,以前的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土地侵略者,不管在他老家安平国还是在雒阳附近,明里暗里,可没少侵占土地。
刘宏拉拢了宦官,镇压世家,只不过让一些宦官的亲戚代替了那些被打压下去的人,成为新的大地主。而且还和那些老的地主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赵云表面上宣布的是废除孝廉察举制,实则要动世家的根基。很简单,你们不是掌握着土地吗?除了多余的,全部都交给政府,重新分配。
不得不说,在灵帝执政的这些年,宦官集团拥有了太多的土地。可惜随着袁术的兵士镇压,那些阉人完全没有力量,他们方始明白,不过是皇权的遮羞布而已。
然而,宦官们明白得太晚了,代价就是他们的性命。
这还不算,因为赵云在崇政殿就和各州的刺史讲过,所有通过祖辈的合法手段得到的土地,那都是他们的资产。只不过在大汉,不允许每个人拥有多余的土地。
怎么办?成立商队!你的土地就折算成股本在里面,县有县的商队,郡有郡的商队,州有州的商队。所有的商队可以随意出去做生意,商贾真正走上了历史舞台。
交州这些年的经济突飞猛进,给了所有的大汉人一个假象,只要做生意就能赚钱。差点儿形成了一股交州淘金热,要不是先帝在时户籍制度太严,真有可能产生交州人口大爆炸。
至于那些靠着非法手段得到的土地?对不起,全部罚没,只留下应有的土地。
设若中间还有人命,那就等着掌管刑狱的田丰手下人来抓人吧;不义之财,收归国有!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策多如牛毛,一条条都是为基层的老百姓服务的。
甚至所有罚没的款项,根本就不会收归中央,先促成地方的发展再说。
眼看赵云这样大公无私,原来还以为他有私心的人,早就偃旗息鼓。
世界上最大的学府太学还有最早的专科学校鸿都门学,学子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等着啥时候科举制开始启动,哪怕没有关系也能做官。
开什么玩笑,胳膊拗不过大腿,这么多的人,覆盖了大汉的十三个州。即便有些人的关系很硬,只能屈从于同窗们的意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连带着,土地政策也就支持,算得上是爱屋及乌吧。
“元皓,州平,你们可曾后悔?”赵云在书房中看着两人,好半天才问出这句话。
“大将军,我父威考公在先帝时用了五百万钱,买了一个司徒,又升到太尉。”崔钧坚定地摇摇头:“我崔家乃天下名家,因为他的事情让我崔家蒙羞。”
“而今大将军给了我崔家一个机会,让世人重新看待我崔家不是无能之辈。当年家父买官迫不得已,也是为了自己的一身抱负想要施展。”
刘宏一死,他所封的那些官员,形同虚设。
董胖子带着人马进京的时候,时逢百官也纷涌过去找刘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