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意你在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整整谈了两天,然后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收购针织厂的事就算一锤定音了。黄骏是个急性子,他不会在半年后才开始生产。时间对他来说,就是金钱,就是财富。厂里原有大批熟练工人,他紧急电告深圳总公司:派十名服装技术人员和两名设计师过来,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一个月内开始正常生产。这样,他就可以享受五个月时间的免税优惠。事后,一些人对针织厂打折的事表示不解。工业局副局长何无疾在私下闹得最凶。国有资产打折,这不是故意造成国家资产流失吗?他煞有介事地说:“古长书这样做,一是要急于把针织厂抛出去,二是优亲厚友,在老同学面前做人情。”这话就在下面流传开去了,一直传到主管工业的刘市长耳朵里。刘副市长记得,前些年,针织厂拍卖,起价是一千万元都溜拍了,没人举牌,现在能卖一千八百四十万元,而且外加八百万元的外债,应当说卖了个非常理想的好价钱。但是,外面传得厉害,刘市长还是亲自找古长书问了问情况。古长书说:“黄骏的这次收购,我认为我们是双赢。按常理,那八百万元外债,他是有理由不承担的。之所以要他承担,是因为我们有几百万元的预收款,基本上抵平。那几百万的预收款,都是服装,实际上是不可能足额收回来的。他收购后,马上就是新的品牌上市,以前的旧款式就完全有可能滞销,甚至是根本卖不出去。这笔帐无论怎么算,我们都是划算的。在资产打折上,我把帐算得很清楚的,不会糊涂。退一步讲,如果不卖出去,现有的资产会不断萎缩,负债率会提高,职工工资却不会提高。这类企业,从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毛病都比较多,积重难返,既然不能彻底换血,就很难搞上去。再过些年,生产线就会变成一堆废铁。”刘市长也是个能算帐的人,古长书一说他就明白了。黄骏也觉得划算。一是设备费用低,有一部分设备一直闲置未用,基本上是新的。使用的部分在维修保养上做得也不错,它们是他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部分。重新如果引进,那费用就加大许多了。二是厂房面积大,足足五百平方米。将来即使厂子垮掉了,他还有地皮在那里。又在市中心区,盖一幢高楼大厦,照样能赚钱。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西部开发热潮的兴起,内地的地皮只会升不会降的。地皮的增值部分是他押的最后一宝。所以这个风险是他能够承担。而且按照总价打折,优惠了160万元,他还是很感谢古长书的。因为他知道,国有资产打折,他没听说过先例。收购之后,黄骏把许多精力都投入到了金安。以前“金安市针织厂”的牌子取掉了,换上了“深大集团金安制衣公司”的牌子。黄骏是两头跑,一会儿深圳,一会儿金安。深圳到金安没有直达航班,需要从省城转机,然后飞金安。有时天气不好,或飞机不能准点起降,那就要花两天时间。这是黄骏感到最不方便的。转机的劳顿,甚至不如坐火车舒服,坐火车也只要两天。
11。从智慧上保护和培育自己
黄骏在金安市举目无亲,到金安后结识了一些官场人物,但也只是一面之交,没什么来往。大多数时间,他都是跟古长书在一起,他喜欢跟他吹牛,喜欢跟他谈企业改造。古长书是他的忠实听众,也能给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使他得到一些教益和启示。所以,两人算是比较纯正的君子之交和同窗之谊。古长书脑子活络,考虑到黄骏来自发达地区,又是集团公司总裁,是大老板,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管理经验,他把金安市的重点企业的老总集中起来,把十个县的工业局长请上来,请黄骏给他们讲现代企业管理,讲WTO,讲现代企业制度,古长书当主持人,他自己也带头听课。黄骏心里也很高兴的,在深圳,象他这样的老板多,别人并不把他十分看重。在内地,他就感受到倍受尊重的个人价值,是顶天立地的人物了。他在金安讲课,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企业的知名度,这是一个无形的广告;另一方面,金安市的企业可以从他的管理经验中吸取营养。古长书总是把话说得恰到好处,黄骏第一次试讲时,古长书在主持中讲道:“一个成功的商人,本身就具有商业价值,本身就是一笔有形资产。黄骏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现在,我们可以从他身上获得智慧,然后我们把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的财富。所以黄骏给我们讲课,我们是要付费的。”古长书的话赢得了满堂喝彩。黄骏下来说:“事先没说付费呀,你怎么说是付费的?”古长书说:“我是脱口而出的。也算是广告吧。”古长书告诉黄骏,金安市十个县,都缺少企业管理人材。现在的管理人员,长期过着封闭的生活,知识老化,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